我不會說那是雙重標準,我會說傾向稱之為……「審時度勢。」
總是要等到看見鏡中的倒影,才能理解到自己是多麼的不堪。
說起來,我並不是害怕與人視線接觸,而是本來就不算和善的臉容易嚇到人,才習慣性的減少互動的成分。
如果你疑惑我為何不如他人所說的乖巧,那大概是因為你的所作所為不值得我抱以忠誠。
我看著前方不遠處的遊覽車,它後方的LED燈正以一套規律的方式由上至下,再由下至上,遵循著一個老套但規律的模式運作著。
第一次發覺「A開著B評論C的影片大肆批評一番」這件事很荒謬大概是從南方公園開始,那之後便對套娃評論影片感到倒彈。
吃最多的苦,打最硬的仗;扛最艱難的線,過最沒意義的人生。
這只是我的有感而發,但比起對孩子說「你是個意外」,我覺得「當初只是覺得兩個人沒有孩子快走不下去了」這種理由更讓人無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