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以媒體業來說,我一直比較喜歡的都是雜誌社(?而非新聞,不論是內容產製的方式、產業的節奏、文化,好像是自己的偏好(!
迄今為止仍印象非常深刻,是人生中第一次收到要我多看點書的建議。
那是一個我很喜歡的媒體,而面試的職位是產品經理,說實話,那是我最緊張、最沒有把握、來的最突然的一次機會。首先產品經理確實是新轉職的位子,接下來我很喜歡的媒體這件事,也拉開了我心中的距離,以及一整天的面試流程,真的是很疲憊但回想起來認為很聰明的做法。
我可以找到千百個理由,卻無法磨滅確實做的功課仍不夠多這件事,也讓我反思工作態度的問題,一直以來,我都是依賴著一張嘴(???,去越級打怪,在尚未具備硬實力的時候,說服對方給我機會學習,以及相信我的潛力,但實際上自己是很功利的,沒有機會就不會投資時間和精力,把所有風險、是否成功的結果都放在公司上,但與之相反的,內心其實不允許自己做不到呢,猜測也許是風險導向及性格導致的壓力源?
我以為的敵意,很有可能也是出於一種好意。
前段時間我說過:我好像人生中第一次遇到壞人了(!。但並不是真的壞人,而是過去的職場、生涯環境都是很適合我的(?,所以從未思考過人際相處上的問題,也未曾遇到人真的會卡事情的情境,但是經由朋友們的口中,我也很清楚這並非常態,因此我只會說,這似乎是回歸一般的職場環境。
但非常有趣,當我與心理師商討我遇到的莫名其妙的情境時,我卻收到了正常(?,人心中的想法,就是對方很有可能只是覺得我也攻擊她了,她是為了保護她在意的事實或人,甚至很可能她才覺得我難相處 xD,讓我思考甚多,也覺得這可能是我更好練習換位思考方式的方式,有情緒時,必然伴隨著一種不同的判斷。
要記得先區分「分享」與「建議」。
最近在一些活動慢慢發現,自己無意的言行無形中有可能帶給他人影響,而進而思考,講話是真的要負責的(?,應該要思考自己的言行究竟會帶來什麼結果。
甚至有在思考,假設明知對方無法跨越限制,而讓對方知道限制外的世界是好的嗎?但現在打下來之後才發現,這似乎與我相信的,想像力就是你的超能力背道而馳了。
假設是分享,那就只是分享呢,但建議要記得先對焦,建議是我給的,決定是你做的這件事情。
來自媽媽很喜歡的話!
泰戈爾 《用生命影響生命》:「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請保持心中的善良,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絕望。請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請相信自己的力量,因爲你不知道,誰會因爲相信你,開始相信了自己。」
總是覺得非常的衝突。
收到喜歡表達直接的自己,覺得這樣的我有感染力的回饋,再同時收到認為自己很不會聊天的回饋,內心充滿了困惑,也對人真的很不一樣,場域很影響人的狀況感到有趣。
明明我這個人並沒有任何改變,但回饋卻可以天差地遠,果然人不該抱持著取悅人的心態做事呢,這樣永遠都不會快樂的,反正世界這麼大,總會被討厭、會被喜歡的,那就在真誠、善意的前提下,自在地做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