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腦半球受損,至少會使得感受變成一片混亂。中風的患者……因為左前腦被侵襲的人經常會陷入中度憂鬱--顯然是由於負責美好感受的系統受到破壞之故。右前腦發生血栓的話,則可能產生相反的影響:患者會一直都愉快;……就這樣讓那些不符合愉快概念的東西消失掉。」--《不斷幸福論》P65-66
「所以每當我們體驗到一個感受的時候,不同的腦區參與了不同程度的活動。沒有一個只負責喜悅的中心,也沒有一個只負責悲傷的中心。腦的運作沒那麼簡單。腦內情緒的產生可以和足球比賽時的球員調度做類比:……同樣的,僅僅靠腦裡的一塊區域是無法引發任何一個情緒的。」--《不斷幸福論》P64
期末呀,已經沒我的事了。
「要提高創造力,語言和教養也是不可或缺的。即使心中湧現了美好的意象,如果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便不能得到旁人的理解。得不到眾人的理解,事情就難以進行。」──[日]茂木健一郎《感動腦》P150
「……當你受某件事感動時,周遭的人是表達那很好而支持你,還是認為那樣很無聊而否定你呢?腦的活動會因為周遭的反應而完全不同。人類是社會性的動物,所以一定存在著希望周圍的人能夠接納自己的欲求。……感動,身邊的人都不理解或否定這份感動時,這個運動就會大幅衰退吧!」--《感動腦》P146
「當人類遇上美好的事物或體驗未知時,腦就會產生感動,這是一種本能。但是能夠強化它的是社會的價值觀和環境等因素。我舉一個非常極端的假設,萬一有一個社會認為感動是件壞事,那麼該社會中恐怕會出現許多毫無感動、欠缺欲望熱情的人類吧!」──[日]茂木健一郎《感動腦》P146
「……『快感迴路』。人類每當經驗喜悅和歡樂的事情時,快感迴路就會運動,或者產生想要體驗快感的心情。一旦有過一次賭贏的經驗,那份快感就不會忘記,而且會日益深植。快感迴路也是一樣的吧!小時候如何刺激這個迴路,是導致男性腦和女性腦不同的重要原因。」──[日]茂木健一郎《感動腦》P143
「一般認為這是因為男性長期以來都擔任著維持社會秩序的角色之故,為了維護正義與秩序,有時必須對觸犯者冷酷無情。如果每一次都讓共鳴迴路產生作用,便無法盡到維護正義秩序之責。」--[日]茂木健一郎《感動腦》P141
謝謝高學姐和士斌送我端午節。
「另一方面,像貝克特、亞瑟‧米勒、湯尼‧庫斯諾及大衛‧馬密特這類主觀性特別強的劇作家,每當他們的作品被搬上舞台時,就焦慮得像個母親一般,有時甚至要求由他們自己來搬上舞台,以免一些知性水平不足的導演在他們的作品加上不必要的『改進』。」──《寫給青年演員們》P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