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ure
@scripture
34Friends 29Fans
Karma86.27
male 澳門, Macau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scripture
15 years ago
「……目的與意義,而把精神集中在感知上。不再把落葉看作必須從草地上耙除的惱人物事,那麼我們或許會注意到,一片葉子飄落到地面時那輕微得不可思議的聲音。偶爾,不要用『好感與反感』的二選一模式來為陌生臉孔做記號,不妨試著看見生命所刻畫出來的皺紋的圖案。」--《不斷幸福論》P248
scripture
15 years ago
「但經過稍微活動之後,四肢暖和起來,肌肉放鬆,脈博稍微加速。這些就正好符合了身體裡出現了美好感受時的狀態。所以說,我們可以用和緩的身體活動來操縱頭顱裡的神經元:身體組織會進入一種快樂的狀態--而腦會從這些相關的身體信號裡繼續製造出美好感受。」--《不斷幸福論》P242
scripture
15 years ago 1
「兩千年的哲學、一百多年的心理學和數不盡的指南書籍、談話節目和婦女雜誌,我們還是不比以前的人聰明多少,仍然在問:是應該在愛情中尋求冒險呢,還是該長久守住一位伴侶?需要工作才能滿足嗎?或者懶散才是更值得活的方式?」--《不斷幸福論》P236
scripture
15 years ago
「不過牠們的信任是有限度的。卷尾猴要看到了獎賞就在眼前,才會幫助其他猴子。牠們無法想像不是立刻受惠,而要稍後有機會時才得到感謝。牠們只在短時間裡接受結盟關係;卷尾猴的每一段關係都是必須從零開始的關係。牠們不懂得什麼叫做穩定的夥伴關係。」--《不斷幸福論》P231-32
scripture
15 years ago
「我們喜歡某個人時,會請對方吃飯。從南太平洋到格陵蘭,幾乎沒有一種文化的聚會核心不是一張有客人的餐桌。家人們圍坐在餐桌四周;生意人在餐廳準備合約;國事訪問的最高峰是一場盛宴!猴子們也會分享食物,這顯示『一起吃飯』對於關係的形成是多麼重要。」--《不斷幸福論》P230-31
scripture
15 years ago
「……只有族群能提供保護與協助。而成人與新生兒不同,成人不能仰賴母親隨時提供照顧,必須有所報答才能要求得到食物與照顧。他也必須有所付出。所以我們被教導要把自己的好處與人分享。每個人分享到的份量不一樣,越親近的人分到越多;得到越多,彼此的關係越親近。」《不斷幸福論》P229-30
scripture
15 years ago 1
「幼鼠也會像人類一樣,假如寂寞長久無法排除,則會以付出健康作為代價。牠們變得容易生病,發展出密度較低的神經元,因此腦部變得工作效率較低,一輩子都活在恐懼當中,而且容易迷惑。反之,經常被撫摸的老鼠幼兒確實成長得較快;相較之下比同類快五○%。」--《不斷幸福論》P226
scripture
15 years ago
「薩波斯基……發現猴子若擁有越多朋友、友誼維持得夠久,牠所承受的壓力就越少。牠越是常與同伴蹲在一起並且彼此照顧,就越不會因為生活裡的不順遂而受到傷害。為了自己的社會關係而盡力的猴子,日子會過得比較好。因為壓力不但會削減幸福的感覺,同時也損害健康。」--《不斷幸福論》P220
scripture
15 years ago 1
「最極端的情況是,血管加壓素只在身體作用,而根本沒有在腦袋裡產生影響;不過這個只是想像,實際上應該不太可能發生。因為實驗顯示了缺乏血管加壓素會發生什麼事:男性仍會出現性行為,但毫無激情,他會覺得他的女伴大約像一塊濕毛巾那樣引起他的興奮。」--《不斷幸福論》P207
scripture
15 years ago
今日運勢短評: 平凡的一天,要在平凡中感覺生活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