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
@ser_chava
8Friends 7Fans
Karma97.76
Whatever
瑾❉
6 months ago 2 @Edit 6 months ago
閱讀《哭喊神話》ROLLO MAY
其中一章: 自性的迷失 | 皮爾金的故事
卜易生:「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皮爾金的同路人。」
將皮爾金原型化。
---------------------------
小時候的自己都像是帶著一顆晶瑩的玻璃球。
我們好奇的從玻璃球裡窺探世界,也沉浸在玻璃球光的折射與變換的光芒之間。
離開家、離開自己越走越遠。
其後因為現實,摔碎了手中的玻璃球。
往後的日子,是拼湊破碎的開始。

這個時候,我們才逐漸走向個體化的道路。
瑾❉
7 months ago 2
〔Note〕
《自由與命運》R.May
自由的暈眩與自戀

×Self-不僅僅是自我-也是反身的自己×
自我用思考抓住自己-也可以放棄自己。
即是齊克果所指-自由帶來的暈眩

自由其實帶來的更是焦慮與可能的存在威脅。
就像Self-帶來的自反性。
瑾❉
7 months ago
其實學習語言就是一種降維的態勢對吧?
把你壓縮進去語言的盒子裡,像愛麗絲夢遊仙境一樣,把巨大的自己壓縮,才能更適合的進入門裡。

在裡面追逐總是趕時間的兔子。
但你總是不知道為什麼也要跟著追逐。
開始一如語言的遞歸,沒有盡頭。

開始經歷所有的不對勁,另一個像柴郡貓的自己。
起初是好奇,最後只是為了想回到過去的生活。

又或者根本回不去,也沒有任何想要的。
一直走一直走,一無所有。

小時候看不懂的,
好像又被撞擊得淋漓盡致。
瑾❉
7 months ago
悄然無聲的與自己戰鬥。
耗盡力氣的攤平自己。
瑾❉
7 months ago
一樣是寫不出來的一天。
百轉千迴的腦袋飄著,但還是理不出個毛線頭。
於是夢開始消褪,再度沈穩得讓人醒來就沒有記憶。
瑾❉
7 months ago 3 @Edit 7 months ago
〔紀錄〕好喜歡湯舒雯的觀點湯舒雯|百年孤寂(感)──談《百年孤寂》中的情動與技術|百年孤寂第7講|One Hundred Year...
情感無法被量化,也無法被真正用語言精準簡短被帶過……人類歷史也一直在追逐著情感這東西。
它一直存在人類世界裡,在藝術文化裡面不斷被提及跟感知,但那是什麼?

情動/情感(affect)

身體:生理、直覺、神經認知、反應、前意識、情緒、感受
關係、連結:去個人化、去主體化、非人個化(環境、社會、歷史)
強度:情感運動與時空變化

Spinoza:「情動」是能夠影響別人(affect)或接受別人影響(be affected)的能力。

非內在固有、易受外在影響
能不能接受被影響的能力
瑾❉
7 months ago
就跟老子和榮格說的那樣
長大之後反倒是要一步一步走回最初的樣子。

子女對父母才是無條件的愛,
父母卻是不斷在學習無條件去愛的過程。
這想法其實非常有意思。

老子說要復歸於嬰兒,
榮格說拿掉面具,直視最原始個體化的自己。

父母的角色,常常其實是忘記自己最初的樣子,而被迫學習的過程。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也許人是忘記自己最原本的樣子,才需要生殖。
去不斷復刻原始的樣貌出來提醒自己,但又常常迷失在迷巷裡,繼續將自己遺忘。
瑾❉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我剛從冥王星回來。
破碎死亡與心碎的樣子,才能重來、才能生還。
其實我也無能確定是我回來了、還是繼續在冥王星上面轉載著自己的頻道。

早已習慣的晦澀灰暗,現在看起來倒像越暗就越閃耀的星空一樣,如果要有光,便給你我的星芒。
瑾❉
8 months ago 3
《粗獷派建築師》進戲院看也過了一周的時間,每每想說點甚麼,卻又覺得所能用的語言已貧瘠得無法言喻。
畫面很美,喜歡將現實橫在眼前的冷色系。
甫結束電影的當下,停在詫異那有些匆促的結尾。
有句台詞似乎說著,人生的目標重點在於得到什麼結果。對比結尾像是他趕時間倉促在街角拈掉的菸蒂。產生的悖論倒是令我印象極深。

過了一些日子,恍然想起電影都是拿座建築的十字架倒影與往上看的挑高建築,仰頭是不過多修飾的牆面與藍天。

以為已經握有自由的人,往往會被現實再狠狠的推入深淵。就像那座更像是墳墓的教堂,繼續往下挖,堅持己見的建造,最後仍總是存著一股悵然。

再被拉往那匆促的結尾。
最後發現過程更是吸納太多無法理解,就被迫經歷的情節,就如同還沒想清楚的事就恍然走完的一生,突然就能原諒了那如同快門倉促幾聲就過的結尾。
瑾❉
8 months ago
最近一再看見的是有關植物根系的地底,有著人類無法理解的社會網絡,龐大而深邃。
植物與人的關係。
莫名被一再帶著思緒往下沉,往下延伸。
那個空間是我陌生而從未見識過的場域。
稱不上有甚麼期待或害怕,只是還在摸索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