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紙樓的札記
@steven_tang
108Friends 256Fans
Karma0.0
Taipei, Taiwan
焚紙樓又名焚字庫,是專門用來燒毀文書典籍的爐,與燒金銀紙的金爐區隔。宋朝士人敬惜字紙,認為寫過文字的印刷品即使是廢紙也不能怠慢,故書院寺廟往往另立焚紙樓專職燒葬,亦有崇敬倉頡、文昌帝君的意義。焚紙樓文化盛於明清,衰於民國,更不用說今日即將無紙可焚的網路世代。

網誌: 焚紙樓
臉書:湯以豪
豆瓣:焚紙樓
知乎
突然搞懂自己喜歡的電影口味之一:活人越少的越好看。
焚紙樓的札記
7 years ago 4 @Edit 7 years ago
這週的《DARLING in the FRANXX》是很有意思的一集,爱敬由纪子的作畫、高雄統子的演出,一如很多人已經說過的生動,放在人際關係的文戲裡更是戲味十足。
不多提別的,就提一組自己印象最深的象徵式鏡頭:被男女主角「一刀兩斷」拆散的前任搭檔。

影迷也是一樣。
寫了一篇《愛情摩天輪》的隨筆,請多指教。感謝開眼電影網的邀稿:
【開眼電影網】影評:《愛情摩天輪》裡的致敬
這個月的觀影、閱讀筆記。
2018年1月隨筆



對《龍王的工作》第3集的一點猜想。
焚紙樓的札記
7 years ago 11 @Edit 7 years ago

我最受不了的(動漫)橋段之一,就是安排一個高高在上的人物酷嗜廉價食物,酷嗜到被其他人當笑話看的地步。
這種情節對安排故事而言方便,因為它能讓社會階級本該甚高的人瞬間擁有跟普通人(讀者)重疊的經驗共鳴。食物是取得最容易的物品,廉價食物是成本最低廉的體驗,連帶也就滿足讀者「她也不過爾爾」的安全感。《夏娜》的菠蘿麵包可謂經典案例。真是虛榮。
進戲院看《奇蹟男孩》,隔壁坐著一家四口,爸爸一邊看片一邊告訴小孩主角有多勇敢愛有多偉大。
不是抱怨,不過我邊聽邊想(可見這電影多無聊),有沒有哪種電影是拍給孩子看,可是不強調愛的?拍給那些生命中需要的事物都無法用愛來換,而是用成績、表現、貶低他人、自我保護來換取安全感的孩子,告訴他們,沒有愛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世界上就是有人跟你一樣,你也不用為了這件事情自卑,缺乏愛不是你的問題,追求愛也不是人的義務。偏執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焚紙樓的札記
7 years ago 1 @Edit 7 years ago
从此,动画领域的学术期刊终于有了零的突破
中國大陸第一本動畫學術期刊創刊了。
焚紙樓的札記
7 years ago 4 @Edit 7 years ago
讀到PTT一串雞湯,發文者覺得人生要快樂就要從愛自己開始,更要連自己的缺點都接納;結果下一頁,她就勸起大家不要遲到守時很重要。
當下真想吐一句:「妳TM是不是智障?」連碰面這種小約定都要在意別人的廢物,是能多愛自己?還敢自稱接納缺點哩,噗。
愛自己是我們這種自私自到骨子理的人才玩得起的,沒這種「骨氣」就別穿這件吹牛大衣(evilsmi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