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紙樓的札記
@steven_tang
108Friends 256Fans
Karma0.0
Taipei, Taiwan
焚紙樓又名焚字庫,是專門用來燒毀文書典籍的爐,與燒金銀紙的金爐區隔。宋朝士人敬惜字紙,認為寫過文字的印刷品即使是廢紙也不能怠慢,故書院寺廟往往另立焚紙樓專職燒葬,亦有崇敬倉頡、文昌帝君的意義。焚紙樓文化盛於明清,衰於民國,更不用說今日即將無紙可焚的網路世代。

網誌: 焚紙樓
臉書:湯以豪
豆瓣:焚紙樓
知乎
十天內寫出十部摯愛電影的摯愛片段:Day 9
https://images.plurk.com/5TUX1qWjXGcGQb1xIKXevz.jpg
今村昌平日本第一,《赤色殺意》(Intentions of Murder)今村第一。雪、火車、子宮的完美交融、互為表裡。
十天內寫出十部摯愛電影的摯愛片段:Day 8
https://images.plurk.com/1IkI9xc08JrfsnaoJGuUhD.jpg
二十一世紀最好的動畫電影──我很樂於這樣形容《叛逆的物語》(Rebellion),即便必然爭議連連。這也許是影史第一場也是最後一場,在空間與時間皆停擺了的縫隙中開展的槍戰,子彈及其軌跡的漫天飛舞,同時也是事物的結果及其過程,自形上而形下的視象並置,且優美到不可思議的地步。如果說Shaft擅於利用敘事的「空缺」,逼觀眾主動為之完形,維持其作品的驚奇;那麼這一次,Shaft和宮本幸裕便是證明了,即便不依賴這些過量的空缺,他們依舊能將這份驚奇,原封不動的推向至極境地。
十天內寫出十部摯愛電影的摯愛片段:Day 7
https://images.plurk.com/Yfxf5x4vDA8CD6sxjnEdO.jpg
《尤里西斯生命之旅》(Ulysses' Gaze)的開頭。作為教材重看了不下數十次,和童偉格的文字並列作為兩種時間演繹的光譜端極。「他追逐這塊大地的歷史,歷史卻反過來追逐了他,每每於鏡頭鏡框之外物換星移、悄然現形、轟然發聲、等待他踏足後的驚呼而洋洋得意。唯獨一個女人例外,只有她在月台追著車上訴說往事的他時,選擇跳入他的車廂而不是唾手可及的離開鏡框,物換星移第一次失去力量,他的昔日於她更勝大地的歷史。太動人了……」
十天內寫出十部摯愛電影的摯愛片段:Day 6
https://images.plurk.com/5HjBP4lmPJk6N6ZH7DWUm9.jpg
「從今以後,他們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有無數的電影結局拍過這一句,卻唯獨《地下社會》(Underground)終幕的浮島,拍出了那顆逗號。
十天內寫出十部摯愛電影的摯愛片段:Day 5
https://images.plurk.com/6MWxScKUcEn6tQFCXtEUU9.jpg
《蝙蝠俠大顯神威》(Batman Returns)。夜月色下,一棟大廈的求救信號燈被點亮,映至遠方的孤山豪宅,在屋簷三處角落的三座大鏡前整整折射了三次,方映入了背山文房的窗,照在靜坐文房顯然在等待此刻的他的臉上。這道儀式鋪張的毫無意義,既然夜夜打燈,何不直接在向山一側的房間等,亦或把燈號設在城的另一邊呢?然而,正是這種處處徒然,方造就了這部1990年代──或許也是從此以後──最耀眼的歌德電影,扭曲、詭譎、而華麗。全盛時期的提姆波頓所向無敵。
焚紙樓的札記
7 years ago 8 @Edit 7 years ago
十天內寫出十部摯愛電影的摯愛片段:Day 4
https://images.plurk.com/4PZzdtKQQQUXAwQzI1SKn8.jpg
《頂尖對決》(The Prestige),偏執狂事的近代傑作,也是諾蘭兄弟的高峰。

當翻遍俏招的魔術師看著自己的同行在台上,把一顆球從舞台左邊扔到右邊,就完成了表演掌聲如雷,他打從心底發出怒吼──「怎麼可能這麼簡單?不應該是這麼簡單!」對我而言,這一幕同時也是諾蘭兄弟自己對自己的一次反身,乃對自己多年來這套極盡花俏之分場之剪場之風格的、一次未必解嘲的精采解嘲。
十天內寫出十部摯愛電影的摯愛片段:Day 3
https://images.plurk.com/6bPXQHRF3YLNiDxqsCwFTD.jpg
如果要選出史上最血腥的電影畫面,我不會在任何僵屍、怪獸、靈異和科幻片中抉擇,而會是選《柏林:城市交響曲》(Berlin: Symphony of a Great City)、火車馳入柏林的這組鏡頭。

如果說這部空前拜物(Fetishism)的先鋒派影像,乃是整座城市異化拍成一軀人體,呈現其血管(街道)、血液(人群)、器官(建築)、腦幹(工業)如何在機械化節奏如印刷機的節奏下,保持日復一日的呼吸正常;那麼,火車這個外來異物便是一柄鋒利的手術刃,定期將這座軀體從外而外開腸頗肚。你毫無抵抗辦法,甚至無從阻止這種侵入逐漸與你的生理節拍同步、化作日復。
十天內寫出十部摯愛電影的摯愛片段: Day 2
https://images.plurk.com/51x4Fhow8M8CtDCH1Hwph1.jpg
《新天堂樂園》(Cinema Paradiso)。此生最愛的電影結局,沒有之一。放映師與小男孩的忘年之交、少年與少女的忘年之愛、一切關於愛人擁吻的影片──戀父、戀人、戀物.這三種本應彼此互斥的情愫,在老男孩看見那份準備了三十年、關於愛的禮物而澘然淚下的一刻,以一種近乎奇蹟的簡潔姿態,彼此疊影並存。不過,那個多添一小時內容的導演版結局,就不與置評了……
十天內寫出十部摯愛電影的摯愛片段:Day 1
https://images.plurk.com/1Pm2tHqk8tLwpFEa9Rrlxp.gif
第一篇只能是這部片。一切關於「電影」這種存在的問題──電影是什麼?電影院是什麼?電影觀眾是什麼?電影和電影觀眾的關係可以是什麼?它該是什麼?將是什麼?──都能在這部電影的這一幕中,得到最好的解答。這也是迢迢影史開創以來,電影第一次以己身的構體,回答了所有關於己身的問題。

如果你還沒看過,你該看了。這部亙古之作的名字,是Buster Keaton的《福爾摩斯二世》(Sherlock Jr.)
這個月的觀影、閱讀筆記:
2018年7月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