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挖!挖!挖冰挖到30球鳳梨牛奶冰月餅冰! 挖冰交朋友還可以有好康可以拿~ 冰友們快一起來抬槓! 打打招呼也很棒~朋友搞很大找「搞冰友的專家」
行為的養成, 決定網站的壽命, 看來, 這個所謂的社交網站, 對我而言, 只剩下最多三個月的耐性了(幾乎沒有新的東西出現), 從發言人數便可看出端倪, 就算拿來當選戰宣傳工具, 好像也沒那麼新奇, 然而, facebook也好不到哪裡去, 申請與關閉帳號之間, 並不讓人留戀...
自由時報(2009-10-4):雲惟彬筆電遭竊 噗浪恐遇駭--->雲惟彬指出,噗浪成立以來,所有運作的相關文件都在那台筆電裡,當中有些機密文件,一旦外洩恐將對噗浪造成不良影響。--->再觀察看看後續發展...
靠北, 銀行金融憑證, 又要停止使用了, 每次都要重新申請, 到底累不累啊?...簡單的事情要重複做個3.5次, 根本就是不簡單的事
所以 plurk 比較適合習慣自言自語的人, 非死不可 適合愛熱鬧的人
這就跟當年"人工智慧A.I"一樣, 剛開始不少人上去網站, 跟電腦程式"說話"(其實只是在有限的應對模式中討論), 後來有人開始以逼電腦說出一些可笑的回答為樂, 我也曾經請程式教我英文,但他的回應讓我很煩, 唯一引以為傲的是,後來"好像"設計師跳出來跟我說話, 但這就沒趣了...
看來"推特"顯示即時性高於"facebook"...只可惜不能從"推特"上發訊息顯示在"噗浪"上, 這樣三個帳號中應該會有人最先陣亡...
為啥"plurk"上的訊息, "非死不可"上首頁僅秀一次?是電腦的問題嗎?
把"噗浪"的活動更新到"facebook"上, 但"噗浪"的人數遠小於"非死不可", 這樣有效益嗎? 除非有人同時在"噗浪"與"非死不可"上都有大量活動跡象或朋友, 否則一定是大吃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