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執著、不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是做不到的,我們只在分別執著上下功夫,我們取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真有把握了。放下起心動念,到極樂世界才辦,現在先放下分別執著,我們把它分成兩個階段來完成,這是一條捷徑,是一條快速的通道,要把這一樁事情當作我們這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淨空法師
障礙所知是什麼東西?是你想得太多,你才障礙。佛教人什麼都不要求,智慧就開了。為什麼?智慧是自性,本來具足,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如果能夠在愈多的時刻,保持樂觀、祥和、喜悅、感恩的心情,避免憤恨、不滿、妒嫉、不安、懷疑的情緒,久而久之,身體就愈來愈健康,免疫系統愈來愈強健,愈來愈不容易生病。正向思考的神經系統,也會愈來愈發達,想法就愈來愈樂觀、愈積極,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循環。
身體細胞的變化,都在我們的念頭,我們的念頭善,身體細胞都會變成很好,我們的念頭邪惡,我們身體細胞就變成帶著病毒,所謂「好人好自己,壞人壞了自己」,世上沒有損人利己的事情,損害別人就是損害自己。人要想真正健康幸福,要用愛、感恩或祥和的心,代替所有的怨恨、不滿、憤怒和病態的心理
當我們看到一朵花,覺得這朵花十分美好,這個美好是花本身呈現出來的嗎?其實美好是我們心中所做的分辨,若是能將這些分辨的念頭丟掉的話,那該有多好啊!我們就是因為有這麼多紛擾的念頭,不斷的召來更多的想法,所以就引來更多的痛苦。
只要我們能暫時放下心中得不安和焦慮,放下分別心,專注凝視某樣東西,就會體驗到這個世界是個可愛的地方,清新、活潑的世界。如果我們的心因執著與瞋厭而苦惱,那麼我們便充滿擾亂和不安的念頭,沒有一件事會是美好及安寧的,因為投射在我們心中的,是騷動的影像和氣氛,使我們無法感受到周遭的寧靜。
寂是因為本性寂靜不動,滅是因為心沒有任何的染污,只有在這寂靜和清淨之中,智慧的光明與相隨的慈悲才能顯現。眾生被欲望所控制而行動,菩薩則不然,菩薩只是回應眾生的行動,哪裡有眾生,菩薩就在哪裡示現。
有了智慧,就沒有執著和煩惱;有了慈悲,就有幫助一切眾生的動力。
當我們觀察到自己心中的貪戀、瞋恨、愚癡等過失並能明白的瞭解時,就能去除這些過失、而功德就會自然增長。密勒日巴尊者曾說過,內心了知自己的煩惱,是大手印成就的徵兆。所以應當以心來觀察自己的心,才能去除內心的過失。
我們不可向別人要求,或跟別人計較,有時對方無意中說的話,自己卻有心去接受,兩起怨心恨念,那就錯了;有時對方粗聲粗氣地說話,我們就埋怨在心,說不定對方是無心的,只因習氣影響,習慣大聲說話罷了;我們不可以在別人的形態上鑽牛角尖,應該時時警惕,不要整日在人與事中起瞋、恨、愛、怒的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