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集體創作,若要出現好的作品,可能還是需要一點企劃,我之前有提過命運交織的城堡,即便只是對牌組說故事,卡爾維諾仍有其企圖。靈光出現的隨機性(甚至矛盾、謬性,都可能是好點子),但不意味這些情節的安排、穿插、組織也無章法,多人創作會有這樣的問題。
我想我身邊並無熱中於創作一事者,所以我說,碎裂語沫,這可能是在"噗浪"出現的最佳與最可能型式。硬要搞出像連結那樣的"折衷創作",並非我所希望...
我同意。在Plurk裡面其實很難實現所謂的「計畫性書寫」。所以跟Wiki上面的集體創作意義不是很相同。
這個實驗可能比較像所謂「複雜系統」在Plurk上的實驗。系統裡面的每個個體沒有一個global goal要一起達成,通常看不到全局(只知道自己以及附近的資訊),但是個別的行為(在此指書寫)還是有可能(但不是100%)形成一些有意義的pattern (在此指有趣的作品)
我想這樣的話,可以丟個共同的"引子"或"暗號"給這些在各個角落的寫者...比如水滸傳108好漢,都在這共同的水泊環境,一個人寫一條好漢的線,最後會變成?如張大春 沒人寫信給上校,一人寫一個線索的詮釋,尹清楓命案會成?若科幻小說,把每人對未來不同東西的各種想像組構成一新世界,會是?
Interesting. 如果我們對小說的邏輯性要求很高,這樣平行創作的作品大概不易過關。但如果讀者能夠在理性外加點想像,比如說容忍多重世界多面人格,也許會發現某種新意。
要拉出多線,或容忍意外的分岔,當然對平行創作都是難題,但也許還做得到。我覺得最難的,可能是怎麼拉出縱深,或者高度,如果是一個球面體,最終所有支線,都會在同一個曲面上,或許我們可以稱之為 "完美創作" 哈 但這是一理想化的東西。
我們可以想像實踐的可能,那或許是,把每個"引子"或"線索",都讓它有時間、空間和高度(如不同的文化背景、社會階層,其他不同的跳躍?)多個維度,才下去抽該個線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