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turtlecarryrabbit
1 years ago
2.旁白一直將馬偕讀成ㄇㄚˇㄍㄞ。這個讀法應該比較接近外文原音沒錯,但原來當年偕的注音也讀ㄍㄞ嗎?(這個是問句,不知道有沒有人能解答,因為我一直是記ㄐㄧㄝ或ㄒㄧㄝˊ。
(《淡水暮色》)
結果家母剛剛捎來解答,頗有意思(顯然是個音與字因為命名來路而分離的案例)
Hey Man BOT
1 years ago
turtlecarryrabbit
1 years ago
2008-11-26
中國時報
【賴佑哲/花蓮市(前馬偕醫院主任)】
十一月二十七日起,在國家戲劇院將有全球首映的英語歌劇,述說百多年前從加拿大遠渡重洋來台的馬偕先生紀事。因文字發音差異,尤其媒體或街頭巷尾已經對於「馬偕」的稱呼有兩種發音,很不和諧,實在有必要澄清訂正。
百多年前的加拿大傳道師Dr. George Leslie Mackay來到台灣,入境用台語取名為「馬偕」(如北京話「媽該」之音),與原文(英文)發音接近。「馬」唸「媽」,是漢文的文言雅音,台語發音和「北京官話」都相近。然而「偕」的念法則有很大差別;「北京官話」唸「ㄐㄧㄝ」音,與台語及英語的發音都相去甚遠。希望「國語人」能將「偕」字使用在姓氏時,唸成「ㄍㄞ」(該),以符合原音。
turtlecarryrabbit
1 years ago
MacKay在原文其實是為「偕」(該)的兒子的意思。所以,馬偕博士有一子即稱「偕叡廉」牧師,淡江中學校也就是他創辦。台灣原住民--尤其平埔族,因為原來姓氏常被殖民者歧視,被迫改漢性;當年馬偕到葛瑪蘭傳福音,當地皈依教會的族人則感恩於他,遂自動要求取同姓,馬偕就給他們為姓「偕」(該),目前台灣姓「偕」也有數百人。「馬偕」在台灣及「偕」姓的由來,均源自於台灣對外來語的譯名。因此,特別呼籲各界尊重本土,尤其在廣播媒體使用時,不妨尊重這百年歷史的「馬偕」原名原音。
立即下載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