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O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這一、兩年在臺灣發生的各種事情,讓我覺得特別有意思的是,人性的「利他」與「自私」被放大到清楚可視。

特別是醜陋面(自私),突破多數人的認知。

但我後來想了想,這樣的醜陋與惡意在某些地方、某些特定的環境裡一直都是存在的。對我來說,這一、兩年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醜陋並非「一直突破下限」,而是「原來人類是可以做到這種程度的」。
(同理,無私奉獻也是。)

與其抱怨為什麼會有這樣醜陋的事,倒不如面對它、承認它,因為它就是人性。我們可以選擇的,是a.變成它、與之同化,或b.反抗它、讓自己保有原來的利他價值。

b的這條路是痛苦的,承受的壓力與攻擊自然不少,但那個過程也像健身運動,會有酸痛、受傷的可能。
那麼,為了防止健身、運動上的傷害,我們可以怎麼做?
IGO
7 months ago
①PUMA老師在去年青鳥活動初期就曾說過,「當你的心理出現不適感,就先放下、去休息吧!」
這個或許也跟健身、運動之後,需要休息、補充營養,讓肌肉進行修復是相同道理的。恢復後肌力會增加,我想心理的抗壓性也是相同的。
IGO
7 months ago
那麼「補充營養」的部分可以做什麼?我想是學習知識。可以趁這個休息的時間,去學習與與各種事件相關的各種知識(歷史、法律、經濟、科技網路、防災、急救、防身、心理學...等等的)
學習的目的在於了解脈絡,可以看清楚原因或原理。這不但有助於提升自己釐清問題的能力,也有助於自己日後遇到問題或攻擊時的即時反應。
IGO
7 months ago
「休息夠了,再回來。」
遠離壓力來源一段時間,心理狀態是可以恢復平衡的。而在經過「營養補充」後,自己可用的工具增加,心理肌力(抗壓性)也可能比過去的自己來得強壯些。

「確定沒問題了,上場吧!」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