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O
@insan_wu
1Friends 0Fans
Karma0.02
Taiwan
鯤島鳥民
IGO
1 weeks ago
我英的最後一集,爆豪對綠谷說「每個人都是特別的,也就是沒有人是特別的。」
上次聽到類似的概念,我記得是討論歧視的相關議題。尊重每個人的個體性,當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大家就都是一樣的。
IGO
1 months ago
「朋友下週一沒放假。老闆問反他們 ”你是老師嗎?!你們憑甚麼放假?”」
這是個笑話,但我不知該如何反應。
---
身兼兩份工作,而其中一份是老師,但主業卻不是老師。
IGO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今天被放鳥了,所以很不爽。
想在心裡痛罵對方,但想到可能是因工作或其他因素導致對方人沒出現又失聯,就怪罪不下去。
想怪罪自己怎麼這麼傻,連續被放鳥了N次,總是學不乖。但想到明明有問題的人又不是我,怪罪自己真是超莫名其妙。
「我很不爽!!」很不爽,是很不爽。但現處於沒有發洩對象的狀態。
超詭異的。
IGO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最近清楚地意識到,自己非常不喜歡「這其實很簡單」的鼓勵方式。
---
工作上會處理一些語言表達相關的事情。工作過程中發現,有些「多數人聽起來理所當然」的事情,對一些人來說卻是無法理解的。這無關社會背景、也無關教育程度。
細談之後才發現,是因為思考邏輯、或對事物的理解方式、理解程度不同所導致的。

我個人覺得,傳授知識者應避免帶著「這個很簡單,你一定也會」的心態去傳遞知識。我當然也知道,說出這句話能消除對方心理上的不安。
但我認為,與其用「這很簡單,你一定會的」來鼓勵對方,倒不如在對方出現迷惘或錯誤時,釐清對方認知上不足、或不清楚的部分。讓對方完完全全沒有迷惘才是最重要的。
IGO 希望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今天久久連上了FB ,看到了學生時期同學帳號的PO文。
文章是妹妹代PO的,內容是同學已過世,而發文的時間是一天前。
在對方的朋友圈中,我與他算不上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有著「同為轉系夥伴」的特殊情誼。
求學階段、畢業後也不是特別要好,但若有遇到他(三、五年一次的那種),對方還是會熱情地跟我打招呼。
與他的交集很少,但看到了這樣的消息還是忍不住會想掉淚。或許是,他是不善於交際的我在求學時期,第一個主動跟我做朋友、讓我體驗到所謂的「朋友圈」那種感覺的人吧。

真的很感謝你。能遇到你、認識你,真的是我的榮幸。
也祝福你一路好走。
IGO
2 months ago
國師說,今年6、7、8月會有動盪。但就我個人的情況,我的動盪晚了兩、三個月。
這不禁讓我想著,離「人群(可操作事件、趨勢走向的人們)」中心越遠的人,所感受到的動盪其實是餘波。
IGO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察覺了自己的怒氣;也引導了自己往「問題點」的方向去思考;也明白,自己動怒了會讓自己後悔三、四個小時,甚至好幾天。

結果我還是爆了。

說出自己的不滿,心裡的壓力釋放了不少。隨之而來的卻是更多愧疚感。

有一就有二。
我害怕的是這樣的自己。

我想跟對方道歉。
但道歉這事情只是自我滿足罷了,對方也沒義務原諒我。

過了四、五個小時後我才想到,「專注呼吸,吸氣、閉氣、呼氣」,這樣的循環過程能讓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

與其事後道歉,讓自己不爆發才是最根本的解決辦法。
IGO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回想起來,我的人性黑暗面啟蒙者應該是《Hunter x Hunter》,但起初會覺得,小傑那群人是好人,而其他以殺人為樂的傢伙都是壞人。
讓我對好人壞人定義徹底模糊化的,是《Fate/ Stay Night》跟 《Fate/ Zero》 ,也才開始意識到所謂的沒由來的殘酷、與競爭過程中的殘酷。
之後再回頭看《HunterxHunter》,似乎比較理解旅團成員的想法了。

再之後,看了《竜とそばかすの姫》之後更確定了,口口聲聲說自己是「正義」的傢伙,到頭來做的根本就是欺壓他人的事情。正義什麼的、真理什麼的,不是自己說了算。會把這樣的標籤主動貼在自己身上的,就是個想要踩在至高點上要求別人服從自己的傢伙。
IGO
6 months ago
今天試探性地跟日本友人提到了「國有器官」與「器官移植」的事情。由於每個人能承受的程度不同,因此我避開了活摘這個字眼。

沒想到,對方的眼神露出了發現寶物般的光芒。
「我對這個話題很有興趣!」,隨即從他的包包裡拿出了一本原文小說。「這裡頭的故事也提到了這類的事情!」

這樣的反應是我始料未及的。
IGO
7 months ago 3 @Edit 7 months ago
這一、兩年在臺灣發生的各種事情,讓我覺得特別有意思的是,人性的「利他」與「自私」被放大到清楚可視。

特別是醜陋面(自私),突破多數人的認知。

但我後來想了想,這樣的醜陋與惡意在某些地方、某些特定的環境裡一直都是存在的。對我來說,這一、兩年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醜陋並非「一直突破下限」,而是「原來人類是可以做到這種程度的」。
(同理,無私奉獻也是。)

與其抱怨為什麼會有這樣醜陋的事,倒不如面對它、承認它,因為它就是人性。我們可以選擇的,是a.變成它、與之同化,或b.反抗它、讓自己保有原來的利他價值。

b的這條路是痛苦的,承受的壓力與攻擊自然不少,但那個過程也像健身運動,會有酸痛、受傷的可能。
那麼,為了防止健身、運動上的傷害,我們可以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