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奇亞
2 months ago
#落葉與石頭都不屬於河流
#讀金剛經
02
續上一篇——
當我放鬆下來、放緩思緒,才發現許多導致煩惱的想法無一不圍繞在「
他者
」之上。
我擔憂著各種各樣無法掌控、難以預估的「他人」的反應。但是外界給予我的,無論是「批判、不認同」還是「讚美、認可」,真的有我所想的那樣真實嗎?
這些真的就代表了「我」嗎?
latest #10
奇亞
2 months ago
假如今天,有人在看到我的工作成果後,真心讚嘆:
「哇這真的好有幫助!你真厲害呀!」
我的感受會是什麼呢⋯⋯?
我將注意力放在情緒與身體對於這個情境的反應上,並盡量不動用腦袋去立刻產出回應。
經過幾次呼吸之後,我漸漸得以靠近情境觸發我的感受⋯⋯這不是腦袋用「想法」、「概念」、「語言」所描述的感受。而是一份更靠近心的,難以用三言兩語描摹、但真實不虛的感受。
奇亞
2 months ago
我想有些人會將感受描述成「直覺」,或者「靈魂之聲」。
因為它確實不是大腦拼命運轉、分析出來的,而是當我們安然卸下包裝、恐懼、試圖解釋、自我保護⋯⋯之後,一種極為真實的內在之聲。它同時涵蓋了非常豐富的資訊,等待我們在平靜之中,一點一滴將珍貴的訊息過濾出來。
通常這種靈魂的聲音會讓我發現自己真正應對外境的心態、想法、想做出的反應是什麼。而那通常與腦袋用過去經驗分析出的結論截然不同⋯⋯
因為頭腦無法超越過去已知的資訊量、無法創造從未經驗過的路徑。所以用力動腦分析 / 馬上組織語言去形容我的感受,會很容易讓我一次次回到長期以來的習慣模式之中。
奇亞
2 months ago
我想,無論是冥想、禪定,或其他種靜心方法,其目標都是為了在雜亂的頭腦資訊之海中,淘選出靈魂之聲吧
於是我在靜心的過程裡,專注地感受⋯⋯察覺一個念頭升起、不回應它、接著它會漸漸消失;一種情緒升起、我感受著它但不過度沈溺、接著它也會漸漸淡去。
接著我發現自己在平靜之中,似乎能夠用「精準的」語言,去描繪靈魂之聲那細膩微小、卻早已存在身體之中的訊息。
立即下載
奇亞
2 months ago
面對這個被他人讚美的情境——
我發現起初,我是喜悅的。
接下來,這份喜悅離開了。
奇亞
2 months ago
就跟靜心過程的所有內在念頭、情緒一樣,外境映照我的種種,也會生生滅滅。
在察覺到這件事之後,我明白「你真厲害呀!」這句讚美,並不代表全部的我。這句話就像順著風溜進房間的一顆閃閃發光的塵埃,它美麗、可愛,但它接下來也會順著風離開房間。
這句話僅代表在那一刻,給予我讚美的人與我之間產生了一份美好的連結,我們都為此感到喜悅。我在那一刻,某種程度上對他人有所貢獻;而他人,也在那一刻增益了我的生命
奇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但我的心不會因為讚美更加閃亮、宏偉、巨大;
也不會因為批判變得更加晦暗、渺小、沒有價值。
「我」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
如果將「我」再比喻成一條流動的小河,就如同剛剛的灰塵之於房間。讚美是一片美麗的落葉,它滑進小河中,接著又順著水流離開了。
我與落葉有著美好的回憶跟感受,但落葉不屬於我。我與落葉僅因為這份美好的感受建立了一份關係、連結。
奇亞
2 months ago
反之批判、責備、負面反饋也是,如果將它們比喻成一顆顆沈甸甸的小石頭。有人將石頭投入水中,石頭的重量會激起較大的水花,當它尖銳的稜角刮磨河床柔軟的土石時,也會掀起不少泥沙。
我跟石頭似乎建立了一種不是那麼舒服的關係⋯⋯然而有天,石頭也會順著水流滾動到下一處地方。我跟石頭不會永遠大眼瞪小眼,它有天也會離開。
奇亞
2 months ago
讚美不屬於我、批判也不屬於我;
讚美不會是我的全部、批判也不會是我的全部。
但它們會為我帶來一種體驗,去更了解「我」是什麼。
奇亞
2 months ago
河水不會為了留住落葉、好妝點自己、讓自己美麗,所以停止流動。那會讓他變成一灘死水、漸漸乾涸,接著落葉也會腐敗、破損,再也不復以往。
河水也不會為了踢走石頭,所以用力激盪起更大的水花、變得更加湍急。那水可能會潑濺到其他生物、誤將他們捲入河中。比如岸邊的樹木、前來喝水的小山羌、打算過河的鴨子⋯⋯
牠們與河的關係將會因此變質、甚至再也不敢靠近河。
奇亞
2 months ago
如果河流明白自己不只是落葉、石頭帶給他的種種感受,河流實則與落葉、石頭、樹木、山羌、鴨子、土壤、陽光⋯⋯全都締結了一份關係。
那他會如實看待落葉(喜歡的感受)、與石頭(不喜歡的感受)的存在,也會尊重自己的存在。並願意讓石頭既是河的一部分,但也不是河。
倘若河水接受在自己之中,可以有過落葉與石頭,他的心量就更寬廣了。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