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十二國記》裡,每個人都是「自己」這具身軀獨一無二的君王的概念。
人是種很容易給自身暗示,並潛移默化自己的生物。說這種話,也不是要否定環境、體制與社會對個體的影響與限制,更不是要否定自身的脆弱,但,真正形塑自己的,難道不是自己嗎?
猶如自我預言那般,如果人認為自己是無力的,那麼即使眼前的風浪並不大,他也無法應付。並非風浪擊敗了他,而是輸給了自身的軟弱啊。因此我一直覺得,過度強調脆弱,無論對周遭還是對自己而言,都不怎麼有利,甚至到最後,只會變成懦弱自私又無能、嚎啕著要他人為自身失敗負責的巨嬰吧⋯⋯更何況,眼前的種種關卡也只有自己才能面對,沒有任何人會替你解決生命的難題,那麼這些脆弱與喪氣,又是說給誰看的呢?或者說,有什麼彰顯的必要嗎?
我從不感謝苦難(不管發生在自己身上還是在別人身上)然而我始終相信能夠跨越苦難的,只有自己。我無法改變身體的殘缺,更不可能換個更好的家境與出身,說來殘酷,可一無所有的人唯一擁有的,只有自身的意志與信念了不是嗎?而我確實也憑藉著「自己」,掙來了從小渴望的生活。看著如今的一切,唯有感謝,感謝從不願向命運低頭的自己,感謝願意給予信任的朋友及戀人。
若非出身安全的人,人生無數想要的東西,必然只能靠自己爭取。我深刻地知曉,這輩子有許多無論我多努力都求而不得的東西(天知道我多想要一副健康的身體與美滿的家境)然而只要還有一口氣,總會有自己能向前的所在。即使生命的機遇如蛛絲,我仍會也只會,毅然決然地抓住它。不然,難道要一輩子活在失敗的泥沼裡嗎?苦痛、脆弱與自溺都不會讓我得到想要的人事物,唯有往前,只能往前。
迄今寫出來的作品將近二十萬字了,作為作者,我其實也答不出自己最喜歡哪篇,但最偏心或者說珍惜的,大概還是《牆下》吧⋯⋯正如「啥都不是」臨終前所說的:
「跑吧。別泡在回憶裡,也別困死在這些無能的洞穴中。」
「來路無可眷戀啊。OO,你只能往前。」
其實一開始是看到這段話有感而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