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分鐘》
繼有愛不死之後,是不是過一陣子可以改問怎麼國片還在Trolly Problem,假設還有任何後續的話.....(想到匡靈秀愛從這種刻板的trope下手,應該在陰間安排一個偽Phillippa Foot來問她對後來影視那麼愛這個概念的感受)
沒有到特別難看,但包含人物動機跟陰謀設置都太正經八百,難免好奇對標的觀眾想像落在哪個區間。拿surveillance thriller舉例,覺得比起太老或太有派頭的(例如Speed, Source Code或因為視覺功底太強大不可能複製的Tony Scott),Jaume Collet-Serra幾部中低預算的片子才是這十年來最常被低估的類型操作。去年Serra才發了一片非常好的交通炸彈片叫Carry-On,跟《96分鐘》對標實在很有拍攝意識兩樣情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