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剛好提到「謎之自信」覺得可以來分享一下關於「自信」的經驗
印象中小學時期被一些朋友說很「驕傲」所以就花了不少時間思考跟「自信」的差異,不過那時對方應該想表示的比較是「自傲」
在這個討論中,應該會是跟驕傲、自信、謙虛幾個常見的形容相關,我認為這也跟和其他人互動時給人怎樣的感受有關
---
感覺會有點長,先鎖回應慢慢打完 XD
latest #10
簡單來看,驕傲、自信、謙虛有點類似一個光譜的範圍,但都不是非常極端的狀況,還有根據情境。
例如:自信,大多是對自己的評價,而驕傲、跟謙虛通常是對他人的評價
所以要用比較的話,應該是「自傲」「自謙」「自信」來相比,但從字面上就會發現「自傲」相對負面,而「自謙」可能會形容過度謙虛
從這點來看,有自信、值得驕傲、很謙虛,其實都是有正面意義的,如果太過極端就會變成偏負面的意義,像是「自傲」
但要怎麼判斷程度,我認為他人的感受還是比較核心的關鍵。
舉例來說,不管做什麼你都表現得非常值得稱讚的樣子,那就可能會被當作是「自傲」的狀況,因為別人總覺得你太過驕傲
這通常是有先天優勢的人(如:體能好、反應快)因為對這個人的表現本來就預期會比較好,還表現出很值得稱讚的樣子,那就會讓人覺得討厭
如果先天優勢比較差,透過努力去做到某件事情,在表現出值得驕傲(快稱讚我)那就會覺得很討喜,一些動漫角色就蠻有這種特性讓人喜歡
也就是說,單看一個人「驕傲」或者「謙虛」會根據他在特定能力上的基準值來判斷,假設他固定就是 60 分,當他下一次做到 70 分時
- 表現出快稱讚我 -> 是不是有點驕傲?
- 表現出我還可以 -> 標準、還算謙虛
某方面來說,自我評估的能力其實蠻重要的,因為你需要知道自己在整群人裡面,是屬於比較優勢還是比較劣勢的,如果本來就已經有特定能力(先天、後天)的優勢,還表現出「我這樣已經做的很好」即使是否符合事實,都可能會被討厭 XD
要做到自我評估,最困難的就是需要觀察其他人,所以會有自卑(自信反面)的狀況,一種可能是接觸到比較極端的案例比較多,或者所處的環境都沒有提供正面的回饋,那就會常常覺得「我是不是有點差?」
同樣的,如果是自滿(過度自信)很高的機率也是接觸的人太少,所以讓他感覺到自己在整群人裡面是非常優秀的,持續累積後就很容易給自己超過評價的信心
有時候不一定是接觸的人少,也可能是評價能力有問題,這表示在專業上累積的深度不夠,看不到細微的差異,所以覺得自己很強(如:剛熟練某些技能時,剛開始都會覺得自己好像有天份 XD)
最後,我認為建立自信最重要的其實是失敗的經驗
做錯、失敗的心理壓力通常很大,但這對建立自信是比較健康的方式。因為累積足夠的失敗,你才能「有把握成功」如果無法接受自己失敗,大多數都會放棄在某項能力的累積,那就無法繼續深入,就可能掉入自我評估不準確的循環裡面,不是高估不然就是低估
總而言之,要達到不過度驕傲、有足夠自信,就是在確定自己足夠喜歡某件事物的前提,不斷地累積失敗到讓自己有信心「到這個程度我有把握」就可以了
一個是很多年前讀過的一篇文章,裡面是在講一位在中國頂尖(如:騰訊)這類大公司工作的工程師
他一直覺得他能有這樣的待遇是他的能力好,沒想到出來創業後,才發現過去都是靠公司的名聲,實際上自己能力並沒有想像中好
這也是創業一個蠻容易誤會的地方,我們可能以為能力好可以創業,但人脈之類的也都很重要
另一個是我之前也在噗浪提過的「優越感」問題,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其他人怎樣怎樣之類的,很可能就是遇到上述的自滿型問題
隨著遇過的人、看過的事情增加後,理論上應該會減少這樣的表現,但還是會因為所處的環境或者身上有的標籤,有「高人一等」的錯覺
那很多時候就會被覺得是在說教或者講幹話,但要有意識到這件事情可能也不容易(如:多年不見收入差距大的朋友,交友圈差異後覺得自然的對話反而跟幹話一樣)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