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夜✪調理室
想 3 days ago @Edit 3 days ago
目標不同,思維就可能隨著改變
運動的動作質感可能不同,調理的效果也有差異
latest #6
之前的「擺對」好像是從偏斜的部位去看,調整的幅度有限,容易有阻礙。
今天看不下去學生的腳亂踩,從頭帶他們把腳趾到足弓擺正,發現自己教的方式不同了
除了一根根腳趾轉正,還能示範給他們看,一個有意識擺對/踩對的腳,和按習慣隨便踩的腳板,差在哪裡
良夜✪調理室
3 days ago @Edit 3 days ago
示範時看著自己的腳,覺得陌生,驚覺如果知道(相對的)擺正是怎樣,持續按著擺正的感覺去動,和原本歪斜的腳已經不一樣了。卡住的地方仍需要調理,但已不是歪歪倒倒的樣子
良夜✪調理室
3 days ago @Edit 3 days ago
同樣的,如果只看肌肉、關節能動多少而去動,有可能相對放鬆。但如果知道張力順、結構正的感覺是什麼,就更容易找出阻礙是什麼。或在鬆垮無彈性/角度過大的狀況,知道結構/張力對的位置是什麼,就能把結構擺對,恢復支撐和流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