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想要知道,那個味道到底是不是手法問題導致的萃取不均。(因為它在一口喝下去的咖啡中,會時不時的出來,所以懷疑是這樣)
判斷的條件是,
假如每一杯都有那個抽搐的苦味的話,那就代表是我注水手法的問題比較大。
假如前兩杯不會苦,第三杯,甚至是第四杯後才出現那個抽搐苦,那就代表只是萃取過度而已。
=======實際的實驗==================
用最近嘗試的1Zpresso Q2 (雙11提前買給自己的生日禮物) 刻度20.2格
然後水是用家裡的熱水器95度出來,在秤豆磨豆之前,先裝入冷的hario雲朵壺中。
咖啡粉用了15g,水粉比1:15,總注水225g (最後手有點抖,所以多了7、8g)
最後怕三杯都沒有那個味道(想太多),所以又在額外多沖了75g
=========結果===============
第一杯 : 很濃烈,可能因為太濃了,所以反而沒有甚麼香味,但有一定酸味,再加上一點那個我從來沒有從這包豆子沖出來過的甜味。
第二杯 : 比較偏向是渾厚的口感,還有苦味,但這個苦味是那種舒服渾厚溫和的苦味。這味道似乎是日式喜歡的那種苦味? (昨天去山田喝了金澤式的咖啡,就是那個混合的很舒服的那個,吞下口後,還會在嘴裡停留好一陣子的那個苦味)
第三杯 : 出現了,那個我稱之為抽蓄苦的苦味。忽然想到怎麼形容了,那個苦味有點像是中藥的穿心蓮、蓮子芯下去熬的那個苦味。
看來是需要調整一下萃取,主要萃取前中段的味道。後段不要。
難怪金澤式會只取前3分之1 。
總而言之,這個實驗做了之後才發現,應該要早點做的才對......
之前因為平日每天只會沖一杯,不想讓自己的一天的扣打用在做實驗上......
到了六日終於有時間可以來實驗(可以早上一杯中午一杯www)
講真的,我覺得現在技術還不夠穩定,怕泡給別人喝會緊張然後出ㄔㄟˊ 苦死人w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