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nsne
5 years ago
[每日一噗]
今天泡咖啡,試著讓注入的前150cc用原本的水位高度,後面的部分用拉高水位的方式來沖。試著讓前段中段的香味﹑甜味比較出來。
結果有出現一丁點甜。!!
latest #16
掰噗~
5 years ago
你確定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p-surprised)?
fnsne
5 years ago
但也就只有一丁點了。
之前幾次我的作法都是第悶蒸完就把粉沖高。
看來有可能是因為這樣,所以導致中間以後(含),都以比較高的流速(低翠取濃度)翠出。
而我今天這樣沖,似乎剛好讓一部份釋放甜味的區段,在最一開始的低水位。所以這次才會出現一點點的甜味。
fnsne
5 years ago
但中間段的醇度好像因為太早拉高水位,或者我拉高水位的方式有點問題,所以導致口感變得比較清淡。
然後又因為豆子還算新鮮,排氣還算旺盛,所以翠取的時間還是達到了3分鐘。
立即下載
fnsne
5 years ago
所以會有一點苦味,並且沒有什麼香氣。
fnsne
5 years ago
因此,下次的調整方式,至少一定要再調粗研磨度。要能夠讓香氣更出來才行。
而拉高水位的注水量點,需要再等注了更多一些水後,才開始拉高。
fnsne
5 years ago
這樣調整,應該可以預期開始會有香味出來,不苦,然後假如抓的拉高水位的水量點沒有太少的話,應該可以再有一點甜味出來。
fnsne
5 years ago
上禮拜在看了那本打造超人大腦那本書後,想要試著在之前寫的side project(筆記app)上面加上這種筆記。
結果在看code重新回想的時候,發現到了可以用decorator抽出一些例外處理的部分。那部分是http.Handler負責做restful note api的部分。
fnsne
5 years ago
查了好一陣子,查到了golang怎麼寫function 的decorator之後,把幾個坑給補完。終於成功的把看起來有點複雜的code,變簡單了。
fnsne
5 years ago
然後在今天,再回來看到python的function decorator,忽然開竅了。
我有一些decorator根本就不需要wrap成使用 args,*kwargs 的參數。
直接使用就可以了。
fnsne
5 years ago
原本是這樣

def page_limit(func):
def wrap(args,*kwargs):
page = args[0].get.GET("page", 0)
if page > 1:
return HttpRequireLogin()
return func(args,*kwargs)
fnsne
5 years ago
後來改成這樣

def page_limit(func):
def wrap(request):
page = request.get.GET("page", 0)
if page > 1:
return HttpRequireLogin()
return func(request)
fnsne
5 years ago
改了幾個長這樣的decorator之後,原本一直懊惱的decorator內部實作比較難看懂的問題,解決掉一部份了(原本是向上面那樣,直接用一個變數來取代args[0]。)為什麼不是完全解決呢?因為假如decorator的通用程度更高(參數數量不定),那似乎還是得要繼續使用args,*kwargs的方式。
fnsne
5 years ago
上面提到的把不是核心的部分抽出來前後的code如下。
原本:
update 定義:75~100行
呼叫:134行

修改成:

定義:55~64行
呼叫:106行
抽出來的decorator: middlewares
fnsne
5 years ago
少掉了一些例外﹑非核心的判斷處理,核心code的動作就變得很清楚了。
fnsne
5 years ago
===============
fnsne
5 years ago
剛剛看了一下豆子的烘焙日期。記錯了,虎記的豆子只比步昂的豆子早一天烘好而已(之前一直記成比步昂早一個禮拜www)。
這樣的話,應該可以把研磨度拉粗到1zPresso Q2的25格。
星期六沖步昂的耶加雪非,用了25格,就有舒服的香氣還有不少的甜味出現。

假如明天衝出來有足夠的香氣的話,那就應該可以推論出,新鮮的中焙豆子,大概要用到25格粗才OK。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