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nsne
5 years ago
[每日一噗]
因為昨天看團隊的人都休假了,決定今天也請特休掉了www
latest #36
掰噗~ 正在
5 years ago
(筆記筆記) (p-nerd)
fnsne
5 years ago
今天泡咖啡,把研磨度調細了一點,其他操作和昨天一樣,先中小水柱,讓總注水到達150cc,之後在大水柱,注到350cc
fnsne
5 years ago
比較溫熱的時候,甜味有比昨天還要高了一丁點,但濃度對於我來說,有點高了。冷了之後
立即下載
fnsne
5 years ago
雖然不會像昨天那樣酸到不行,但濃度感覺上有點太高了。
fnsne
5 years ago
所以接下來,應該是要調整讓濃度下降才對。
fnsne
5 years ago
先來列一下我現在可以用的手段:
fnsne
5 years ago
(P.S.以下列出來的,都是在正常的range下可以做的調整)
fnsne
5 years ago
1. 水溫 : 越高,萃取風味的速率越高、萃取風味的廣度也越廣
但因為飲水機的定溫不能調太多,所以這個參數我就固定在88~90之間(定溫98度,到入手沖壺後剩下的溫度)
fnsne
5 years ago
2. 粉水比 : 越大濃度越高,因為虎記老闆推薦我25~30g沖出300cc,所以我就固定用最小的粉水比www
fnsne
5 years ago
3. 粉量 : 滴漏式(非浸泡式)的沖煮情況下,粉越多,濃度會越高、萃取風味的廣度會越大
(雖然我的理解不太一樣,但多個因素互相修改固定後,覺得mobile01的砸魚講的貼切: 粉量越多,每粒粉接觸到的水量變多了)
fnsne
5 years ago
4. 研磨度 : 越細,萃取風味速率越高、萃取風味的廣度越廣
fnsne
5 years ago
5. 水位高低 : 拉高水位後的,從粉萃取物質的速率會下降,因為水停留在粉上的時間變短
fnsne
5 years ago
6. 水柱大小 : 水柱越大,會有一點程度的縮短水通過粉的時間,減少一點從粉萃取物質的速率
fnsne
5 years ago
由上到下的排序,是我感覺上,影響規模由大到小來排。例如溫度改一點點,就會讓萃取速率、萃取廣度改變很大>
fnsne
5 years ago
這樣來看的話,我的目標是,增加比較中間的濃度。但整體濃度下降一點。
fnsne
5 years ago
直覺上的調整,也是大部分網路上的處理方法,增加研磨度,讓甜味萃取比較容易出來。
然後在中間加大水注,在短時間內拉高水位,降低後面醇後度的濃度。
fnsne
5 years ago
但問題是這支driver的手沖壺,大水柱並沒有到很大,很容易讓萃取時間太長,萃取到苦澀味(粉細,萃取變廣、變快)。
fnsne
5 years ago
所以不能用這個方法。不然薈萃取到苦味。
fnsne
5 years ago
這樣可能得要迂迴一點了?!
1. 先降低一點研磨度讓可以接受的味道的萃取時間可以拉長。(副作用,前中段的味道開始出現時間點、萃完所需時間變長、水通過粉的時間變短)
2. 悶蒸之後,確確實實的用小水柱,讓萃取速率達到最高。來萃出前中段的香味甜味。(副作用,時間萃取時間變長)
3. 小水柱注水到180cc後,開始用大水柱拉高水位,來降低後段的濃度。且縮短一點點萃取時間。
fnsne
5 years ago
主體上的邏輯差不多,後面藉由加大水柱、拉高水位來降低後段的濃度。
但因為水柱無法太大,所以多用了弄粗研磨度,來加快流速。

但又因為弄粗研磨度也會讓萃取速率也下降,所以第一段要用小水柱來最大化萃取速率,並且拉長這樣萃取速率的時間(從150改成180cc)。
fnsne
5 years ago
大概是這樣吧,但不知道到底O不OK就是了www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適應這隻手沖壺的緣故了www
fnsne
5 years ago
之前那隻雲朵壺,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適應好。
fnsne
5 years ago
================================
fnsne
5 years ago
等等,剛剛回想到,今天這樣在沖的時候,有個問題,小水柱到150cc後,拉不高水位,粉不會隨著水上升。
fnsne
5 years ago
我這樣調整應該沒辦法拉高水位......
是不是我的沖泡有根本上的問題呢? 拉高水位的時間點太晚了?
fnsne
5 years ago
看了一下網路上的方法,好像拉高水位的時間點,都是比較早的階段做的。這樣似乎我的沖煮流程要來大改了wwww
fnsne
5 years ago
重新固定好流程: 悶蒸後的第一次注水,來決定要不要拉高水位。
fnsne
5 years ago
之後的注水,都以不要讓水淹過粉層為主。
fnsne
5 years ago
以這樣的限制來重新思考。
我要降低整體濃度,提升前中段的濃度。
fnsne
5 years ago
調整整體濃度,能下手的參數 :
1. 研磨度
2. 水位高度
3. 萃取時間
fnsne
5 years ago
調整風味
1. 研磨度
2. 萃取時間
fnsne
5 years ago
這樣就
拉高水位: 降低濃度,可是會減少萃取時間 (縮短萃取廣度,可能會讓風味變得只剩下酸)
研磨度可能調細一點: 增加萃取廣度補償一下拉高水位的情況。
fnsne
5 years ago
那調整就先這樣:
用相同的研磨度,在悶蒸後,拉高水位到粉杯的八分滿。全程水柱都是中間程度,不要變小。看看這樣修改後
1. 濃度有沒有變得比較適合我了
2. 風味會不會缺太多,導致不喜歡。
fnsne
5 years ago
之後再來調整。
總之,先保持粉層高度一段時間,之後再拉高的流程,可能不適合我www
fnsne
5 years ago
先來回歸原本的手法。得到一個基準點後在調整。
fnsne
5 years ago
順便用來驗證,是不是其實只要溫度夠,就會有甜味。(因為這包沖煮的這幾次,都是在水溫改成88~90度後,才開始泡的,而且每次其實都會有點甜味。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