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蟲語冰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拉長草莓採收期 工研院科技溫室拚輸出 世界翻轉中 20180415台灣的智慧型溫室(我還真的有買他們產品)
假設產業鏈穩定之後,採收這項很難自動化的工作不知道會不會變成不用打工留學在國內就可以做相同的工作跟相較過去更好的報酬?
算是我好奇吧,假設台灣有相同的工作機會,撇除情感因素去澳洲的誘因是什麼?
或者說把物價考慮進去澳洲採收水果的酬勞還是高太多了?
latest #7
夏蟲語冰
3 years ago
但短期內觀察是可能過渡期會是學工移工採收台灣蔬果、台灣人當學工移工採集別的國家的蔬果
信吾之刀無窮盡🐺策雲圖•狩夜望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可藉機去國外看看,而且台灣習慣會說是去打工留學,但不會說是當台勞,另外在台灣做這些工作容易被質疑,社會、同儕的壓力等,難聽的是,報酬可能也確實不會多好
信吾之刀無窮盡🐺策雲圖•狩夜望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看台灣人對外勞的態度就知道了,而且不要肯定說誰不會這樣想,社會氛圍會讓人不知不覺產生無自覺偏見,明明台灣人也變成一種外勞,但家庭可能會引以為榮
立即下載
阿宅泡
3 years ago
去澳洲誘因很大啊,除了酬勞面之外。說點難聽的,從以前到現在會遠離自己家鄉去遠方做低層勞力工作的,多半是學經歷、語言程度、家庭環境都比較普通的,如果在自己家鄉就可以找到不錯的定位、或可以用自身條件在當地找到更好的工作,誰要一直採水果?很多人是去探路的,看看有沒有比在家鄉更好的機會可以發展,如果沒有也存一些資本回來。也有一部分人是gap year的概念,去光明正大玩耍個一兩年~
夏蟲語冰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zoinddog: 台灣對於受薪階層還用工作性質去分等級這點讓我也是很不習慣,像我同樣是電子業的工作從消費性電子跳到研究單位這種不算真的有太大改變的工作就有壓力(被說怕辛苦才離開消費性電子等等),台灣的社會氛圍對我來說也是就業一個很大的阻力,同時我也有朋友因為研究工作被社會制度跟氛圍限制之後選擇轉往國外尋求更好的機會
這點確實是會有感,雖然工作性質類似,但至少待再國外可以免於台灣各種原生家庭施壓跟強迫接收意見
Kumuriuta: 探路這點沒錯欸,有時候在台灣覺得某些專長沒辦法找到適合的工作崗位,但也許在國外會有完全不同的看法,除此之外我還忽略了價值觀有所改變之後,生活品質也會因為把不必要的壓力避免掉而有所提升
夏蟲語冰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我覺得很多人的壓力來源都是台灣的上一輩有不太理性不太實際又強破晚輩接收的價值觀,那怕其實實際狀況根本不是那樣,也會變項限制台灣技術方面的突破
夏蟲語冰
3 years ago
不過我真的能把原生家庭價值觀拋棄其實也出社會數年以後就是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