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犬》(1982)
......內有惡犬,小心誤入?Fuller正值星戰(1977)潮後以70歲高齡拍完這片,動物兇猛不亞昔日,主流大寫理論會說是拿種族問題做文章的類型片,但片子迷影到不行也有夠強的詮釋開放感,比較像是故事物件通通概念化的一場遊戲,遙遙可對讀到新好萊塢拓荒期的《冷血》(1967)和《標靶》(1968,據說Fuller是編劇但拒絕掛名)。
這大概是這一兩個月看到最好看的片子,中間一大段追蹤鏡頭,炫技與點評一次到位──攝影機對著背投投影機(rear projector)倏忽明亮的投影光一路後撤,前景事物從投影機開始依序抽換成背投幕、幕前演員、拍片劇組然後是地上的白牧羊犬。攝影師抱怨:「......背投畫面不同步,拍到一堆閃光!」導演回應:「法國管這叫『藝術感』。像楚浮說的:很強大(formid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