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int Blank (1967)
懷疑John Boorman拍這片時吃到Resnais和Robbe Grillet口水,但他與主演的Lee Marvin當年似乎仍是把片子丟去通俗市場試溫。片子幕後的花絮仍有不少待發掘的問題。
可能是近期看過最有趣的俗雅混血,對黑色電影類型範式的意義可比《威尼斯癡魂》或《鬼店》之於哥德恐怖,都用前衛剪輯配剪強大的空間造景(Panavision變形鏡頭拍攝),讓情節中種種刻意放大過的「不可能與不合理」--如利用敘境內畫外聲強調主角任務難度之高幾近不可能,卻被主角兒戲般隨意破解,接近無敵--成為說明人物神秘性與影像本體論兩者間等同性的證據,但Lee Marvin當年捍勇無匹的影視形象,又讓片子不能全然脫離商業電影必要的帥勁或浪漫來解釋,即使依循片子的視覺策略,Marvin這種形象似乎是紙糊級別的負面幻想,等著一路被影像解構得赤條條。
普遍分析一定會提到電影開頭那一串剪輯,但片子對變形鏡頭視覺特性的排列同樣高光極多,有一些像對焦失敗的畫面(變形鏡頭技術特徵之一),都被進一步賦予畫面糊化的敘事理由,如結尾Lee Marvin的人物沒入陰影中,監獄島在望遠鏡頭中被放大卻也被顆粒化的低清晰度包圍,似乎也成為人物與空間物我相溶後雙雙失去辨識意義的表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