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大二膽》
這片竟是國防部用錯誤的片名放上youtube給人公開看,想想頗荒謬,而且還是比例正確、畫面清楚的版本,連膠捲成色跟噪點都被留存住,唯一可惜是夜戲亮度,只能期望這片有機會被調光。當年聯合報招攬多人評選影評人年度十佳,這片被黃建業等人選進個人清單,與作為最大共識、許鞍華的《撞到正》都沒出現在當年金馬。須注意受招攬的對象之一有王小棣,《血》應是他歸國後第一份重要的電影工作(先前有《鄉野人》,但《血》他的工作貌似更吃重),不能排除他推薦啟到的作用,但我如今看完片子,多少仍為張佩成此片遭遺忘感到遺憾,letterboxd連片目都無,可成品也算中影、中製體系軍教片難得的另一種可能性。
片名八股的國憤表象下,怎麼看都是張佩成的《成功嶺上》換時空再演一次,編劇也同樣是小野。小野寫《辛亥雙十》時,自稱曾跟丁善璽就這片劇本有過爭執,小野認為他的《血》寫出了軍旅人性百貌,但丁善璽回答「這拿來寫《辛亥雙十》會成功,我頭給你」,最後小野認輸,《辛亥雙十》的執行劇本由丁善璽一人弄完。
現在拼湊報導,製片過程很苦難。張佩成跟王小棣的拍片計畫嚴重預算超支外,拍攝現場也碰到困難(大膽島的景是由台灣本島好多塊地拼成)。華敏行管理下的中製廠開放民間入資,後來還得為《血》再擴招填坑,但片子還是差點趕不上春節檔。就目前成品,也能合理懷疑片子之所以像只拍一半(片子收尾處,戰役根本還沒打起來,只是軍用品成功上船了),應是片子再不完成,映演就要失利了。不幸之幸也是,這讓《血》特殊的碎片化視點多了些一致的形式美,因為小野的劇本很像老兵日記體,雖然沒了《成功嶺上》中許不了那種突出的形象,對軍旅百態的同情視點還是得嘉許。
國防部目前youtube上用《血戰大二膽:最長一夜》當片名應是誤把中製後來出的下一集《最長的一夜》給混上去。《血戰大二膽》拍完,中製立刻跟張佩成清算了《血》拍攝時混亂的狀況,臨陣把計畫交給了另一個軍教片大戶金鱉勳,很多製作班底也跟著延用到《最長的一夜》。但爛畫質版本影響觀感外,《最長的一夜》的安排也就是一路打殺,很大程度把《血》的魅力給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