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衛生
沒有做過相關研究,但我是認為人類的心理衛生跟生活環境衛生一樣,100年前會跟現在有很大的差異;也就是說我覺得很可能以我們現在的標準穿越回去100年前看到的人,發現大多數人心理狀態非常幼稚可笑、自私而且情緒化,這些都是有可能的。
在古代我們常常看到十幾歲結婚,並不是古代人早熟,而是當時對於「成年人」的想像,大概確實就是我們現在國高中生的狀態。
環境跟社會的變化讓我們把「成年人」的標準提高了,有可能我們現在所覺得的幼稚單純,在當時的時空背景,已經是成年人的狀態。
很有可能我們在近代的心理學研究後提出的怎麼讓自己「完整」、可以談「情緒」這些都是極現代化的東西,在過去是不存在的。
在一些傳記電影裡面看到誇張的低EQ反應以及對家庭責任的幼稚逃避等等人物表現,我現在會覺得就像看到當時的衛生條件與現在不同那種感覺
夏蟲語冰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我覺得對EQ的要求以及對情緒掌控等等的,就跟衛生觀念一樣是在演進而且會逐漸普及的。
所以說我現在確實覺得人類是在進化,即使上一代很喜歡用什麼東西跟他們不一樣來批評後代,但其實人類一直都在演進,所謂的老人嘴砲一代不如一代只是沒有理解現在對於相同議題的複雜度更高。
這些老人屬於他們那個年代,EQ差如同覺得吃隔夜菜不會有衛生疑慮,那樣地理所當然去批評下一代的人。
一開始被這樣批評覺得心累,但久了開始發現這種批評下一代很可能就是,老人吃了一輩子偏方批評西藥沒用、覺得燒垃圾才是乾淨不知道戴奧辛,那種類型的理直氣壯。這樣想就稍微釋懷一點。
突然想到,可能還有地區的差異吧,如果生活環境很單一很封閉,我覺得成長幅度也會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