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梵谷的書信中,我看到了他的一段自白:「……偉大的事物不是偶然降臨,而是透過意志力達成的。畫畫是什麼?人們又是如何學習畫畫的?畫畫是穿破鐵幕的過程,穿過一道阻隔在一個人的感覺和實際能力之間的隱形鐵幕。」
不滿意,知足:對自己的能力總尋求著進步的渴望,希望自己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上追求新的裡程碑,對於目前所擁有的生活又有一種深深的感激與幸福感,只要內在的事業得到滿足,粗茶淡飯亦無怨尤。
不滿意,不知足:他們對內在和外在世界的野心都很大,企圖改進自己的能力,不斷求進步,希望自己好還要更好;但也常常因為執迷於名利的肯定和社會地位的追求,使他們忙得像一個不知道為何而轉的陀螺。
人格的成長才是個人真正的資產,人的存在對社會有貢獻,對社會有好的影響,才是一個人的成功。只要有一個人覺得世界有希望,世界就是有希望的!希望從哪裡來?希望是自己給的.如果對自己有信心,就能產生希望,身邊的人也會跟著有希望。
QBQ這個觀念,他的定義是:QBQ是一種工具,協助各階層的領導者實踐個人擔當,他的方式是藉由提出更好的問題,因而在當下做出更好的抉擇。常常在面對問題時,我們心裡常常會立刻充滿像是「這種事為什麼會發生在我身上?」等的不好的問題,通常問這個問題就展現出缺乏個人擔當的特性了。
早晚各規劃至少半小時給自己,寫日記、做計劃、閱讀、思考、運動。因為鍛鍊情緒、知識與體能的持久力,是我們能給自己的最大投資。我個人就偏好早晨時光。
三十六計走為上策,躲到沒人使用的辦公室或會議室,可以找到片刻清靜。有人跟主管商量彈性時間,必要時躲在家中﹝如果家中沒有小孩或其他干擾的話﹞、或圖書館、或安靜的店裡若干時間。
大多數女性成長過程,學會隨時支援別人,尤其有兒女的女性。小孩特別需要媽媽立即注意他,從他出生第一天起媽媽就學會了只要小人兒需要,馬上放下手上的事,後來逐漸習慣了只要一有人叫你,就立即奔向求救的人。即使工作場合也一樣,隨時去應付別人,想要照顧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