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連續假日、特別慶典或是花季期間,重要的道路都會實施交通管制,用路人都知道雖然有點不方便,卻是有效率的做法,必須加以配合,才能暢通無阻。想要擁有好人緣,不委屈自己、也不得罪對方,就應該在人際關係上實施例行性的交通管制,讓身邊的人知道,什麼時間可以找你,什麼時間不宜打擾。
畢竟要談到維持人際關係這件事情,說簡單非常簡單、說困難卻又非常困難。如果一定要用一個簡單的原則來總結,我想我會說:「你希望別人怎麼待你,就先怎麼對待別人。」這其實是聖經的話,願我們以此共勉。
當你在職場上必須說一些話的時候,你說出口的到底是一句得宜的話、還是一句損人不利己的話呢?而這往往決定了你的人際關係處理得好不好。
中國人說「分寸」二字實在是有學問。因為從這二個字的字面意義,就充分說明瞭,這些其實都是非常枝微末節的小事:別人請吃飯時應該點什麼價位的菜色?拜訪別人時應該提早多久抵達?可以發紅白帖給什麼等級的朋友?什麼情況下可以開個玩笑而不得罪人?今天的場合該穿什麼樣的衣服?
在規模稍大的公司工作個幾年之後,我們每一個人都遇到過那種:我們認為彼此是朋友,但他結婚的時候卻沒有通知你的狀況;也遇到過那種:我覺得我們實在不算有交情,但他結婚的時候卻拿紅色炸彈來到處轟炸的同事。
在職場上,有一些員工工作能力傑出、績效表現優秀,但不知道怎麼著,就是和升遷機會擦肩而過。也許你身邊就有這樣的員工、也許你自己就是這樣的員工。你可能問過為什麼,「該怎麼說呢,在人際關係上好像還需要多一點點的『磨練』吧!」但到底要磨練什麼?卻從來沒有得到過清楚的答案。
城隍廟門口有一副對聯:夫婦本是前緣,善緣、惡緣,無緣不合;兒女原是宿債,欠債、還債,有債方來。所以,人生由男女感情結為夫婦,然後生兒育女,美其名曰天倫之樂,其實從人生深一層的體會來看,沒有樂,只有苦,不過人都是喜歡苦中作樂罷了。
人的胃,有自然的物理限制,一多吃,就顯出胖像,讓我們心生警惕,但資訊吸收過量,卻往往沒有跡象可尋,有時我們還會洋洋得意,這時自覺和自律,就變得非常非常重要。台灣大學的校鐘,只敲二十一響,就是告訴學生,一天只能運用二十一小時,剩下的三小時,就是留白,要讓大家用來獨處與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