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跡良舟
@aacdsee
0Friends 0Fans
Karma0.0
male Tainan, Taiwan
一葉良舟橫遠塘,
ʔit lɯap rɯaŋ tju ɡɯaŋ wɯan dɯaŋ

孤燈道跡照微茫。
ku tɯaŋ daws tek tsaus mi maŋ

浮生不繫凡塵障,
bu ʃɯaŋ pɯt ɡɯaɡ bɯam drɯan tɯaŋ

自在遨遊法界旁。
dzɯ dzɯai ɡaw ju pɯap krɯai baŋ
道跡良舟
5 months ago
一葉良舟橫遠塘,
ʔit lɯap rɯaŋ tju ɡɯaŋ wɯan dɯaŋ

孤燈道跡照微茫。
ku tɯaŋ daws tek tsaus mi maŋ

浮生不繫凡塵障,
bu ʃɯaŋ pɯt ɡɯaɡ bɯam drɯan tɯaŋ

自在遨遊法界旁。
dzɯ dzɯai ɡaw ju pɯap krɯai baŋ
道跡良舟
5 months ago
在譬喻四食之苦的佛經中,只有意思食特別不一樣,有兩個版本:
1.一個行人遠望前方有煙,推論出前面有火。
2.一瘦子被兩個壯漢拖向火坑。

對比其他三食,2.的調性比較相似,1.則否。
推測這是個對有無自由意識見解不同,所造成的演變。
「意思」在緣起法的體系不會有自由,理應如此,所以先有2的譬喻。
1的改變也即是意思自由,能自決避苦,但造成經文此處特別與其他三食不同,顯然是後起之態。

段食,如父母食子肉。
觸食,如被剝皮的牛被蟲群螫。
識食,如人早中晚被刺三百矛卻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