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r(冒業)
@faker102
59Friends 384Fans
Karma113.13
Central, Hong Kong
「我思空間」Blog主,科幻推理評論人及作者。

第十九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首獎得主。

《偵探冰室》系列作者。

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國際成員。

已出版首部個人長篇推理《千禧黑夜》。

長篇科幻《記憶管理局》港版與台版均已上市。

Facebook:
Facebook
Medium:
Faker冒業 – Medium
IG:
Faker冒業 (@faker4066) • Instagram photos and videos
Faker(冒業)
2 months ago 3 @Edit 2 months ago
柄刀一「國名系列」套書
這系列令我最頭痛的是光看封面和書名根本搞不清四本分別是系列中的哪一集。

特別是第三和第四本,我在打開書之前檢查了好幾次順序。
Faker(冒業)
2 months ago 3
界限書店|𝐁𝐎𝐔𝐍𝐃𝐀𝐑𝐘 𝐁𝐎𝐎𝐊𝐒𝐓𝐎𝐑𝐄 (@boundary.bookstore) on Thr...
感謝界限書店的閱讀!

〈Payback〉算是我第一次嘗試寫「無厘頭」犯罪喜劇(當然也仍有推理元素),因此最初完全拿捏不到它的調性。而且時間不太夠用,這是我有史以來寫得最倉促的《偵探冰室》短篇。

小說要引人發笑其實不容易,我一向羨慕那些光用文字就能講出有趣又有深度的笑話的作者。而且笑話不能亂講,一旦講出時機的不對、氣氛與當前的情景不搭,就會令閱讀體驗歪掉。

以情節引人發笑就更講究技巧。我在《偵探冰室.食》的〈雲吞麵有料到〉有嘗試寫出輕小說風格的搞笑情節,雖然有讀者喜歡但我整體其實不太滿意,總覺得有些生硬造作。
Faker(冒業)
2 months ago 1
命運注定我在此止步,但選擇不只一個…Reademoo推理/犯罪馬拉松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讀墨幾乎一年一度的推理/犯罪馬拉松開始了,到9/24為止,相關的書籍3本有79折,達到一定閱讀時數也能獲得獎勵。

以下是我的相關作品。

先列新作:

《肆季.逝季》(收錄了某短篇):肆季.逝季 - 陳浩基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PUZZLE vol.6》(收錄了〈平面國的殺人十角館》):PUZZLE vol.6 - 冒業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記憶管理局》(廣義的推理/科幻犯罪?):記憶管理局 - 冒業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偵探冰室.金》香港版(收錄了〈Payback〉):偵探冰室.金 - 陳浩基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Faker(冒業)
2 months ago 4
https://images.plurk.com/1TbaE2zZET6fqCjYYk3Zw6.jpg

《肆季.逝季》出版兩個月,相信不少讀者已經看完書,有很多問題想要問很多位作者。

此外,相信有不少人搶不到12人親簽版,或是想要親身拿著書去收集簽名。

機會要來了。

今個月21日的下午,博識出版會跟Readmoo讀墨電子書合作在台北舉辦一場獨家作者見面會,12位作者中有10人會露面。

期待見到大家!
Faker(冒業)
2 months ago 11
關於我的十個冷知識

1. 住在香港。

2. 不是全職寫作,正職是寫程式。

3. 沒有近視,但近年不時用眼過度,要強制休息。

4. 沒唸過研究院或博士,大部分知識是看書和跟朋友舉辦讀書會得來。

5. 最早寫的小說是將網路討論區上的原創命案謎題寫成小說版。

6. 最喜歡的作家不是推理作家,是奈須蘑菇,十七年的老型月廚。

7. 曾被人誤以為很懂電影,其實不懂,只找過部分經典作品看。喜好其實很大眾,最喜歡看的片種是動作片,自2008年《Iron Man》以來所有MCU電影都在戲院看,未曾中斷。

8. 最喜歡的電影是押井守的《機動警察劇場版II 和平保衛戰》。

9. 對哲學最感興趣的領域是現象學,為此啃下了胡塞爾和梅洛龐蒂等人好幾本著作。

10. 到現在都還沒看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
Faker(冒業)
2 months ago 2
【廢噗?】

說到推理小說最不體系化、形式化的部分,那絕對是「推理」。

最近開始整理不同人對偵探小說(推理小說)中induction、deduction、abduction、inference、reasoning、ratiocination之類的看法,發現大家真是超級散亂沒有共識可言,而且大多在各說各話。
Faker(冒業)
2 months ago 1
張東君 on Facebook
關於島田莊司獎停辦,島田莊司本人親自發表了聲明,由翻譯張東君代為公開。
Faker(冒業)
3 months ago 6
今年壓力有點大。

除了常態工作(平均每月評論文x2)之外,還有不在預期之內的短篇小說、越來越多的講座活動、自家同人評論雜誌的編輯工作,還有第一次接下了教授中學生小說創作的課等等。

而下半年又答應了三個不同單位的工作,於是要平行地開始準備。

在保持以上工作量之外,我還得擠時間寫一篇任性的超級長稿,因為希望今年內可以完成(目前進度七成),為此又要另外抽時間啃下一大堆資料和文獻。

最後當然還有我盡可能不用這身份提及的正職工作。
Faker(冒業)
3 months ago 1 @Edit 3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1i7Vs9zTeaum0fsNNfi1BN.jpg

我在文章〈港台華文推理「浮士德系」的垂死與復興〉有提到,早期有提及「後期昆恩問題」的繁體中文資料有2007年尖端出版西澤保彥的《完美無缺的名偵探》的後記。

而進入白熱化、開始在讀者之間流傳的契機,並不是任何人「內部傳閱」的文章,而是2010年代初龍騎士07的《海貓鳴泣之時》在中文世界引起廣泛討論。

懷海德曾說過「所有哲學史不過是對柏拉圖的註腳」,但沒有人會覺得這二千多年的「註腳」毫無價值。「後期昆恩問題」這個1995年由法月綸太郎提出(再由笠井潔命名)的概念,如今是更有必要令更多人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