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秦始皇紀>中有諺曰:"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另古諺有云:"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這些都是說明前車之鑑的重要,西諺亦云:"我們都老的太快,聰明的太慢。"我們能用的時間有限,但要處理的事情總是太多,就需要用到自己或他人的經驗來處理事情,不然怎會有那麼多後悔的事情總是困擾我們。
有位好朋友曾對我說:「當一個錯誤已經發生、覆水難收時,你發再大的脾氣,也都是於事無補,大聲責罵也只是使人更恐懼而已;憤怒,可能會造成更多的錯誤!但當錯誤已是既成的事實時,就必須勇敢面對、勇敢承擔;歇斯底里地發脾氣,不僅使別人遭殃,受害最大的更是自己。」
聖嚴法師曾說:一、以最壞打算,做最好準備。二、凡事正面解讀,逆向思考。三時時踏實步步為營,認清方向,全力以赴。五、不跟自己比,不跟他人比,努力於現在,隨時準備於未來。六、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七、未雨綢繆、再接再厲。心情不佳時,以上七項方法做為臨事處事參考會有不同收穫。
今天花蓮有點冷,連我窗邊的麻雀都不叫了,好朋友早安.
韓非子在<觀行>有言:「古之人目短於自見,故以鏡觀面;智短於自知,故以道正己。故鏡無見疵之罪,道無明過之怨。目失鏡則無以正鬚眉,身失道則無以知迷惑。這指的是古人以鏡明己身,以道明事理。若失去鏡子,就無法修整面容;行為失道,就沒有辦法瞭解迷惑。凡事以以鏡明己,行根本之道可減少疑惑。
今天拿到考試院的"考試及格證書",各位學長.學姐應該也都拿到了吧,恭喜大家都成為正式公務人員,我拿到證書時問人事官,何時會將追補的薪資發給,他居然跟我說不知道,上次我問人事我的軍校年資可否辦理年資補繳,他也跟我說不行,上次說我值班只能值假日,讓我很害怕他是說真的,還是故意不辦?
要短時間做好事情似乎不容易,我以前做工管時,知道要作生產管理,最重要收集所有的生產資訊,再依生產的先後順序排程,若前段沒有做好,後面就沒辦法進行,事情有輕重緩急沒依排程事情只會一團亂,若依排程工作就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完成,也能讓自己有較充裕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