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myhuang
@mocoview
99Friends 86Fans
Karma0.0
male Taipei, Taiwan
這裡拿來備份一些 g0v.social 的內容

Jimmy (@[email protected])
jimyhuang
5 months ago
社群媒體把實體的分享到虛擬空間,再用虛擬空間這個新的共同體中,用磁力不斷把人吸引過來,並在更多的人依附上這個虛擬再現時,重新塑造了現實:

原本普普通通,變成人間美食
原本匪夷所思,變成人人皆知
原本乏人問津,變成人滿為患
原本確切寫實,變成口說無憑

虛擬現實產生了物質現實,而真實的事物,在無限分支的虛擬敘事過程中,消失了。
jimyhuang
6 months ago
幫我們很善於使用快速通訊的各式社群網路時,一不小心就會進入這樣的情景:「當我們無所不在時,我們也無處所在」
"When we are everywhere, we are also no place."
jimyhuang
6 months ago 2 @Edit 6 months ago
在看社群媒體影響人心,在平台上彼此競爭的書籍,偶然看到其引用一本1930年代的書,《贏得幸福》(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的內容:

「驅動民主理論的激情無疑是嫉妒的激情。」

「在所有普通人類情感的特徵中,妒忌是最不幸的;他從別人擁有的東西中獲得痛苦,而不是從自己擁有的東西中獲得快樂。」

一個建設性,一個毀滅性,讓我更好奇作者原始的闡釋:
如果嫉妒之心它僅僅希望剝奪他人的優勢,即使自己也無法從中受益,那便是破壞性的。但欽羨之心,則可能轉化為建設性的力量,激勵人們努力去獲得與他人相當的成就或福祉。

如果民主中的某些平等訴求,僅僅是為了「削平」他人的突出,就可能是前者嫉妒之心的體現了。

有意思的是,作者是位數學家,他拆解了幸福和不幸福的邏輯,認為幸福是可以被主動有效的追尋的。
jimyhuang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想我年輕時,覺得更年輕的人去築夢要去奇點大學募資學費,還捐了不少給現任大立委去築夢。

換成我當罷免志工,過去幾週應該有幾十小時,一毛錢都沒拿,卻被大立委造謠說一天拿2000起跳,說站在那裡舉牌淚眼汪汪求大家連署,月薪可達8萬。

我就是去舉牌的,深深覺得被污辱。
jimyhuang
7 months ago 2
備份
原本以為是誤入遊行車道的小白兔,結果是使命必達的 Foodpanda,剛剛找不著訂購者,還站起來在機車嘗試多次無望,等了大概10分鐘才離開(到底是誰訂的啦)。

當下感受到台灣人很神,政治融入生活的樣貌無處不在,如此日常。

聽到了許多 ____,政治歸政治,這類語彙無非是害怕衝突,進而被有心人利用,目的是讓害怕衝突的一般人失去發聲的權利。

但真實世界裡,這次大罷免靠著就是生活百般忙碌中還辛苦參與政治,把公民力量發揮的各個素人,剛剛提到志工時,也聽到全場掌聲。 https://images.plurk.com/5v22oFP0mrFXYzgON1QX0l.jpg
jimyhuang
7 months ago
備份

美國 10-K 表格很有意思
看了 Facebook 、Google、Microsoft 和 Apple 後:

Facebook 如他所述,中國收入不少。
Google 看不大出來,但依賴外國非常少;
Microsoft 則看不出來或未揭露;Apple 則寫得很詳細:

2024的營收,553133 millions,大中華為 94034 millions,大約佔比 17%,比對了一下網路上其他投資數字,這比例是正確的。

https://www.sec.gov/...

(不過 Apple 現金多,不用怕 XD)
jimyhuang
7 months ago
備份:
從全球化脫鉤困難,到社群媒體轉移困難,一直到近日碰到一些未來走向的難題在思索:

在一個相依度這麼強烈的世界中的,自主性高,越來越是難能可貴的特色了。
jimyhuang
7 months ago 1 @Edit 7 months ago
備份:Social Networks 如何沉淪

以 Meta 來說,發明者沒有想太多就成功,也缺乏維持網路生態健康的理念,後續才長成這樣,一直有錢,有先進者優勢,不斷採購競爭對手之下,在這大勢面前消費者(如我)也是螻蟻,只能被朋友族群綁定,下一世代的 IG 也被同一家公司綁定,想要脫離的替代卻是Tiktok,想要發聲給個則是下廣告,發言權整個是沉淪循環。

曾經在2016、2017年讀智庫分析 SNS 對阿拉伯之春的影響(主要是臉書),那時還是 SNS 為言論自由和民主社會一片大好的感覺,還沒意識到這把利刃的反向刀口也是對向自己。

再往後推一點,網路吵架、網路炒作變成增長流量的密碼後,SNS 公司真的是在販賣垃圾食物,不想在垃圾場的,變成去小圈圈(如LINE)。

(1/2)
jimyhuang
7 months ago
「但本書之所以撼動世界,並不僅僅是因為它揭露了幾個內部八卦,而是它點出了這個時代最核心的問題之一:當我們以為自己在使用平台表達,實際上,我們正在被平台定義為有資格講話或沒資格講話的人。」

這樣想想,Plurk 還真是滿獨特的存在《無心為善的人》:為什麼祖克伯急著想禁臉書前全球政策總監回憶錄|Savoir
jimyhuang
7 months ago 1 @Edit 7 months ago
超過15年沒有上噗浪,沒想到是為了發這個,看到鐵桿藍的大學同學也在 FB 按讚,算是鼓舞了幾下。

我覺得這次罷免,某個程度上很像是對臺灣民主制度的終極考驗。

一是,透過民間發起而非政黨動員的連署,罷免人數達標之多,區域之廣,過往應無先例,但一階達標的背後,連署代表人得面對被肉搜住址,小孩學校被公開,連署志工群在街頭得面對反對勢力的騷擾,連署場地被各機關封閉驅趕,這些壓力之下還可以達標,是通過真實的考驗。

但接著來的二階連署僅剩不到10天,還未達標還不足,這考驗力道更強。

二是,當民選民意代表明顯惡搞,無法代表民意,還意圖推翻憲政體制,利用砍預算的權力癱瘓國家運作的時候,人民是不是習慣躲在保護傘後批評時政但不關己事,還是真的站出來拿起罷免權,讓他們感受誰才是這些民代真正的老闆。

(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