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到中午的進度:reference 改完,剩下 figure 跟 equation 校訂、corresponding letter、Figure Caption、改成revision 格式。有空的話用 Grammerly 檢查一下文法。
今天 2/1 我天殺的一定會把 NAU 的 paper 改完交出去,任何事都不能阻擋我,然後我就去會買新手機(!)
我決定把這裡變成我的寫作拖延症紀實,一天寫一點,新年的 everyday 2 hours。
年節期間遇到一位補教天王,討論到教學方法,他說「老師當然要會教,但是老師會不會教的重要性不高。」,那所以什麼重要呢?重點是資源:課後解題、講義、詳解、遠距視訊,這些有的沒的東西越齊全,學生就會覺得這門課越好。
我已經完全接受教育商品化了,意思是對課程不滿意的同學,我會苦口婆心用盡一切努力讓他退選,不留任何在課程評鑑傷害我機會。(不給五顆星就退費的概念)
就在我自己犯拖延症哀哀叫的同時,上週末帶L分別拜訪媽媽跟姑姑,都是喝杯咖啡吃個蛋糕聊聊天,談起心事,每個人都哭,瞬間覺得我的困難不值一提。
去年收進來的專題生,兩隻都留下來唸碩班了,好開心啊~~~
大學同學分享家裡被騙了兩千萬的事,我的第一反應竟然是羨慕,竟然有兩千萬可以被騙。
有直播跟課程錄影後,學生不再到校上課了,美國老師在 Twitter 上傳空蕩蕩的教室,哀鴻遍野。我覺得這真的是小事,數位世代本來就可以培養出各種不同的學習方式,有人喜歡看現場(演唱會)、有人喜歡看錄影(電視)、有人喜歡看直播(演唱會直播),都沒關係吧。知識是自由的,不是只有到教室才能學。
昨天學生問我「在台灣或美國念碩士,哪一個比較輕鬆?」我的腦袋轉了八圈,最後認真的正面回答他的問題。「美國有不用寫碩士的論文,主要是暑假找實習,求職取向,但如果你沒找實習,純修課很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