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tlecarryrabbit
@turtlecarryrabbit
27Friends 297Fans
Karma98.25
male Taipei, Taiwan
turtlecarryrabbit
1 years ago 2 @Edit 1 years ago
《幽暗小徑的鬼》(2024金穗)
看完之後比較想把製作團員全員送去幽暗小徑走一遭,而且就算不講突兀的收尾,這片子仍像是根本沒做完就放出來結案了吧......聲音所有環節(從配樂到配音到台詞設計)都是泰坦級重災;不在乎是不是黃信堯獻聲,而是不同音軌混出來的聲量遠近不明、彼此濛擋,而「堯嗓」招牌的賣藥式無機念白又和人物形象落差太大,但全片從人到物偏偏也就沒有任何聲音的可取之處能講。比較好笑是破爛音景和煽情配樂一定程度上融併成(顯然不在構想原意內的)聲控作用,把剝削式獵奇畫面中和到很詭譎的狀態內,不然那個被眾人稱為「山寨神隱少女」的賣慘血腥就只剩無聊而已。
《下風處》(金穗2024)
調度跟視聽是有想法的,一景一鏡的中遠鏡位佐以近得不合理的非寫實收音(並非批評),太遠太近兩相錯落出荒謬的事物尺規,有些微想到格林納威或很老的那種Nordisk Film(當代影迷最熟的繼承者大概是洛伊安德森,但這早在1910s就是風行於部分地區的一套視覺系統)。只是故事觸及南部工業與土地正義的角度又有點太陳腐太單純,像是套皮到截然不同的宇宙去。
《李煜明敬上》(金穗2024)
一時以為在看《小紅豆》真人版,沒辦法,那套路真的太七年級生卡漫。但十分鐘拍這樣還是太水了,總不能一直靠小孩子演員裝可愛混分啊。
turtlecarryrabbit
1 years ago 1 @Edit 1 years ago
《三點水》(金穗2024)
怎不改名成(額上)《三條線》......景別間距、調色、選景和字卡,技術花招有夠多,但請告訴我有啥道理(情節也好,情調也好)可以證成「海邊一群講著古代中文的和尚在做枯山水」這超級沒有道理的大東亞文化trope。
《如果時間在此刻停下》(金穗2024)
不喜歡00:15:17那兩顆下手極重、剪成不同鏡位的step printing effect,不然接近25分的片長,可貴不在台灣常見的葬禮-和解設定,而是林劭慈很多場戲都算拍出棉裡藏電的耐心與伏筆(尤其是嬸嬸的登場方式),分分秒秒都有利用到。
turtlecarryrabbit
1 years ago 1 @Edit 1 years ago
《公鹿》(金穗2024 )
跟前作《陀陀》一樣有著極講究(以短片而言)的視覺和放在台灣短片區十分舒適的ASL--意思是,走到這片能拿下日舞短片高度合理,但合理的另一面是個隱患,就是除了組織畫面的邏輯外還有沒有事情想做?我的意思是,《陀陀》至少隱隱約約有些男性寂寞的潛文本可以推敲,《公鹿》似乎只剩一些音畫對位(貫串幾個場景的機械音景)為線索,要說是關於中南部masculinity的slice of life或刻意走低限的劇情片都顯得溫吞不前(我知道鹿茸、4:3畫幅都是很容易作文的視覺意象,但有拍到不等於有去經營意義的勇氣)。朱建安的下一步不一定是要逼自己說個故事,但給觀眾一個看片子的理由跟定位或許是必要。
金馬這次經典影展要放的Lillian Gish......雖然照傳統人設會要她擔綱默片天姬,但Gish的知名默片(估計有名的長片我應該都沒漏看),其實除了Victor Sjöström的The Wind人味極濃,她的臉蛋配上默片特質諸如無聲、影速超現實(拍攝格率跳動大、配合戲劇效果加速播放),常常給我恐懼感。不是恐怖谷,而是「逆」恐怖谷──並非是長得像人的娃娃,而是明明人臉,卻無限攏向會動的bisque doll那樣雙頰白晢桃腫,上唇呈完美M字型,然後在格率飄忽的影像中倏而快捷、遽而卡頓地行動,根本上古時代窒友梅根吧。
turtlecarryrabbit
1 years ago 1 @Edit 1 years ago
讀字樂園玩書展/南方家園K書講座馬拉松
因為先前應邀在K書雜誌上發稿,這週日會有一場講座活動。歡迎大家來玩
看來我大華納威秀公關、台灣影評人協會理事長並不知道color-blind casting已經是國外莎劇劇場行之有年的傳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