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ckiewicz
我沒看他過的書/改編電影《塔杜施先生》差不多忘光了… 在[徒步旅行]經過他的家鄉的博物館和紀念碑(人物雕塑線條簡約圓潤);在Lviv的紀念碑戰爭期間只差沒被五花大綁…
試讀《Felix Net i Nika》第一冊,Nika的姓氏即詩人之名。這系列主題國書展那年的簡介節選有30頁簡中A4紙😎;現在讀沒有過時/只是離中學生活有點遙遠,不確定已出版的18本角色後來是否長大成人... 小組成員還有人工智慧Manfred,使劇情走向不易預測。
比亞沃維沙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 建築的奇蹟
這本科普繪本主要是想看繪者如何畫那些物件。實體書很大本/圖說基本簡單,置入的波蘭物件不算特別有趣。閱讀期間在 [徒步旅行] 有逛到一些相關景點(沒特別去找書中建築);從而見識到實景的尺度和質地。
每次帶到考古遺址/殘跡破敗如廢墟,旅人眼中那種殷切我沒有,倒是蠻驚訝有些閒置處和現代生活僅一線之隔,且能保存這麼久;遺蹟重建和維護完好的物件能看到較多細節,古代工程如何蓋出那些宏偉建築還是較令我好奇。
#徒步旅行
最近頻繁點擊這類頻道漸漸培養出新樂趣🤔 剛開始只是看 [POPtravel] 的波蘭專輯,今年更新開始加進字幕解說,使得本來印象派式的遊覽變成幾乎不間斷地沿途說明,知道不少趣聞。波蘭部分暫時不想重複看,便開始擴大範圍到其他城市。
老實說那麼多素材還真不知怎麼選,大概幾個城市比較有興趣,有些國家好像八竿子打不著 --- 最大的突破點還是因為Lem! 之前讀到他旅行過的那些國家無感及無知;現在再仔細看提到的地名(對比我本來想看的路線幾乎相反😆)就想何不開始看這些地方呢? 當我著手這虛擬旅行,POP更新有時也在路線上,讓我很忙碌也很充實。
PS. 後來在其他國家的散步發現旅人愛特寫貓,尤其在希臘離島拍得最多/描述說波蘭人暑假愛來這裡旅遊哈哈
◎ 重訪神秘島
本來在想另一個作者是誰… 繪者這本大概是其他作品N倍的虛構奇想,並化成書中主角。內容取材失落文明,據說創作歷時7年,豐富而精緻的細節與今昔對照敘事令人嘖嘖稱奇。
讀到一半發覺舊日記形式可以跟著日期的速度來讀(筆者6-9月待在“玉米狂”部落終於受不了要逃走哈),似乎不用急著看完。每當探險者進入新部落,跨頁展示出當地的全景圖/旅紀能這樣畫太厲害,畫裡的每個景物都有不同的活動讓讀者能仔細探索。聽到平台上有家長給孩子唸這本,小孩反應出理解和興趣,跟著一起讀也是一種福氣。
◎ 你好啊,狼!
十年前的書,看過繪者新作於是就找來看~ 中譯評論很多小學生寫閱讀心得/應是指定教材,平台上有完整朗讀。
主角菲利普開始寫作之前經常和一些想像中的角色對話,這些想法自然融入他的創作故事;他的阿姨是位編劇/鼓勵他寫作;小學生會用電腦寫作而不是上網玩遊戲蠻特別。
小孩需要關心但不過多評論或許是身為大人的自覺,雙方無法良好溝通,站在父母的立場似乎沒有不對,結局沒有明確表示關係轉好/可能不是重點,卻也是教育難題縮影。
#新歌雷達 w97+

聽第一首就感覺熱血這正常嗎哈~
◎ Pirx
多年後譯林再出同系列書封新譯,還列了幾本待出書名,真不容易啊!
第一次在《慘敗》看到這位角色(冷凍復生又失憶),Lem在不同的故事寫到他,是繼 Ijon Tichy 我很好奇的人物/一直等不到譯本就先看機翻/70年代翻拍電影和影集手法太粗糙/有聽說這本新影視改編中,想知道誰演主角🤔。
在星際科技高度發展的背景下,Pirx身為職業太空人,他擁有避免尋求常規解決問題的智力。依循直覺的偏好常是他⿇煩的根源。隨著與機器、人工智慧的鬥智,歷險變得越加複雜。
比亞沃維沙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 雅各之書
今年開始到六月初剛結束這部巨作的閱讀;沒有第一時間注意到大塊的出版/短期內不會重讀,有新譯者值得祝賀。
我還是最喜歡波版封面(十週年紀念版設計很讚),大塊或許是考慮攜帶性把書分成了上中下三冊,捨棄原版頁碼倒序的安排,沒看到實體書不知其他版面配置如何;另外這本古插圖很多內容不是很懂…。
我第一次試讀剛好是開頭描寫的十月末,在秋冬時節開始"霧之書"最合適不過,波蘭相關描寫也相對易讀:雅各一行人被天主教廷審判章節很精彩(原來他們後來才學波蘭語),對比關押在Częstochowa的日子實在是荒唐可笑,經過這次"遠征"他的信徒仍死忠,隨著書頁描寫見證了人物們一生的碎片(沒力氣去探究哪些部分是史實了)。
◎ Chance
Michael Grejniec的譯本看得意猶未竟,於是再找了幾本沒看過的外文書。G首頁照先放了個加泰隆語部落客,點進去版主顯示正在閱讀的黃色書封那本我也正在看,什麼奇怪的巧合…
同是最先讀的一批繪者還有 Uri Shulevitz (RIP🙏) 和 Anita Lobel 也順便一起預約--- 前次對厚書沒準備就先退回。Uri 童年自傳書算新,納粹倖存者題材雖然沉重;有趣的作者回憶也同等有趣。開頭放了戰時與家人的流亡地圖,提到他名字的由來及對家人命運起著重大的影響,再寫到關於《我如何認識世界》的往事,漸漸理解他繪本的一些特別視角。
◎ 糾纏狀態
開篇引言《春風化雨》的台詞讓我先挑這本。探討中學生(其中一位孩子名 Miłosz)和老人的狀態及代際互動和其他青少文學讀起來不太一樣(有洋蔥),會很想知道角色後續進展。
第三章無來由的意外插曲/ R 這個角色描寫不多不知他經歷些什麼… 觀察主角和旁人如何應對,有可以傾訴的對象很好,對方能否接得住同樣重要。初次讀這位作者,她的新書是今年選書且是IBBY年度文學大獎,讓我開始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