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道錄
@LJM093
85Friends 118Fans
Karma102.65
Taipei, Taiwan
平安禪 靈鷲山平安禪
有緣人會訊 有緣人會訊
心之道錄
6 hours ago
「覺」就是心的「空」與「明」,會消融所有的妄念、煩惱。——心之道

#寧靜 #peace #meditation #靈性 #生態 #spirituality #ecology #心靈 #love #photooftheday #photography #intelligent #Hsintao https://images.plurk.com/2t5Wt9OobY4TbTIFHoQty4.jpg
心之道錄
Yesterday
一切的本質,就叫做「體性是空的、心是明的」。——心之道

#寧靜 #peace #meditation #靈性 #生態 #spirituality #ecology #心靈 #love #photooftheday #photography #intelligent #Hsintao https://images.plurk.com/1ZGpMCPgXWLv3UzA4XAa0z.jpg
心之道錄
2 days ago
禪修的目的,就是讓「識」不再連貫、重複的發生。我們禪修時,對「識」的處理,叫作「覺知」。就是讓心專注、不散亂。離開那些遊戲、停止有為的戲論,讓心回家,回到空性的家。

我們先要觀察,心的面貌,是沒有任何的形相!

怎麼讓心回家?讓「識」回到「空性」的本質,這才是宇宙核心的東西。當「識」不認識「空性」,就是生滅的、輪迴不停,流浪生死,心回不了家。

這也就是《心經》講的般若、心性的止觀,心是大圓滿,沒有缺陷過,一切具足,怎麼才能看到心的那份圓滿、證實到心的具足?

六祖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求免角」,就是落實《心經》「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的生活禪,才能直接契入心。

這不是一個制式、非要這樣做,而是為了引導實修,讓你明白原理,就知道該怎麼去做了。

~心道法師
心之道錄
2 days ago
心和平,環境和平,世界和平。——心之道

#寧靜 #peace #meditation #靈性 #生態 #spirituality #ecology #心靈 #love #photooftheday #photography #intelligent #Hsintao https://images.plurk.com/2sXL9OYgrnlG6Hsr2tIHMf.jpg
心之道錄
3 days ago
人最大的煩惱,就是有「我」。有「我」就有種種分別、取捨,使我們失去平衡,遠離心的實相。——心之道

#寧靜 #peace #meditation #靈性 #生態 #spirituality #ecology #心靈 #love #photooftheday #photography #intelligent #Hsintao https://images.plurk.com/5X3bi18MBSpqmv4wJ4lP6M.jpg
心之道錄
4 days ago
有念頭就是妄,無念才是真。無念之念是正念。——心之道

#寧靜 #peace #meditation #靈性 #生態 #spirituality #ecology #心靈 #love #photooftheday #photography #intelligent #Hsintao https://images.plurk.com/2CzaMPWfX2Qtwj1ex62Lrf.jpg
心之道錄
4 days ago
「識」放在現象上,就會生滅輪迴。

「識」放在「空」,就會「明」。

這就是坐禪的工作,禪修的目的,就是讓「識」不再連貫、重複的發生。

~心道法師
心之道錄
5 days ago
因果是自作自受,它不會無緣無故,輪迴裡沒有無辜,你種什麼因,就結怎樣的果,都要自己去受,無能替代。——心之道

#寧靜 #peace #meditation #靈性 #生態 #spirituality #ecology #心靈 #love #photooftheday #photography #intelligent #Hsintao https://images.plurk.com/2s2j8r7pjdBBR2jTU7BqH7.jpg
心之道錄
1 weeks ago
要有好的覺受,要信解行證:信法,理解清楚,去實踐、覺受這個法,達到不生不滅的體悟。——心之道

#寧靜 #peace #meditation #靈性 #生態 #spirituality #ecology #心靈 #love #photooftheday #photography #intelligent #Hsintao https://images.plurk.com/5juzv7FnN2R5eIKRq0B2hD.jpg
心之道錄
1 weeks ago
當一件事情發生時,你體驗到的苦楚或甜蜜都不是來源於事情本身,而是來源於你理解和回應它的方式。

同一場雨,農人見之欣喜,旅人見之愁苦;同一個沉默,智者見之沉澱,疑者見之冷落。外在事件如同白紙,是我們的詮釋為它染上色彩;世界如同回聲壁,是我們發出的心念決定返回的聲音。

真正的自由不在於改變外境,而在於轉變內心的回應方式。當批評來臨,我們可以視之為攻擊而痛苦,也可以視之為饋贈而成長;當失去發生,我們可以沉浸於悲傷,也可以看見放手的智慧。這份選擇的權力,始終握在自己手中。

覺醒的修行就在每個起心動念之間。當我們能夠觀察自己的解讀模式,便獲得了解脫的第一把鑰匙。苦樂不再由外境主宰,而是成為內心智慧的試金石。最終你會發現:世界從未改變,改變的是你回應世界的方式——而這,正是一切轉化的根源。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