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kellerlin
@kellerlin
5
Friends
2889
Fans
Karma
99.51
female
Hsinchu, Taiwan
ELing
2018/5/20增加:噗主的幾位抽煙親友因肺癌、中風而去世,目前也在輔導親人戒菸中,故本河道全面禁菸、禁電子菸、禁其他香料霧化/氣化/燃燒吸食。若只想要討論或分享經歷,還請回自己河道發表,感謝配合
kellerlin
2 years ago
49
@Edit 2 years ago
[轉]太魯閣號事故......
車廂內遺留兩年前遺骨遺物未整理高達94件
太魯閣事故車廂 桃檢再清出10大袋物品 | 公視新聞網 PNN
太魯閣號車廂仍有遺骸、遺物 律師:花檢、運安會責任比台鐵更大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kellerlin
2 years ago
14
[轉]推友Brandon K. Hill製作了一個「現在的年輕人齁...」的各世紀版本(日文)
Brandon K. Hill | CEO of btrax 🇺🇸x🇯🇵/2 on X
kellerlin
2 years ago
150
@Edit 2 years ago
[黑]此噗會討論到攜子自殺(殺子自殺)的極端案例,如果您現在身心狀況不佳,或是處在照護嬰兒或小孩疲於奔命的階段,容易共情或感到身心創傷,建議不要點開閱讀、也不要嘗試搜尋關鍵字
「國民法官-母親殺子案」
kellerlin
2 years ago
5
[memo]有關土昜二欠石匝扌難爭議事件隨手整理
kellerlin
2 years ago
56
@Edit 2 years ago
[宅]偶然注意到,稱呼場次上攤位義工/志工為「小精靈」是怎麼來的?
找舊資料時看到有兩種說法
「大概是十幾年前正牌同人版還在的時候,有人引用家事小精靈來稱呼攤位上的幫手吧,後來就約定成俗了?」
「我一直以為小精靈是來自《老鞋匠與小精靈》的童話故事,你對人好,就會有很多人在你不在攤位時來默默幫你」
自己是比較偏好《老鞋匠》(The Elves and the Shoemaker)的故事啦......畢竟在HP原作小說裡面,對家庭小精靈的設定與描寫還滿陰暗的
※注意:該提問屬「語言發生論」的範疇,沒有唯一正確答案,你錯不等於我對、我錯不等於你對,有可能我們兩個都對或都錯,討論自己喜歡的說法不等於要分高下對錯,這不是道德壓制而是集中在純粹分享想法,要爭語言發生的一瞬間懇請領回家明述感恩
kellerlin
2 years ago
90
[轉]
台灣童軍團申請撤離!世界童子軍大會環境超慘又爆性騷 受害者拔營
想說怎麼辦個大露營這麼早拔營,看了一下有夠慘我的媽......
kellerlin
2 years ago
26
[時事]一口氣整理
●老高被爆抄襲
@april17tw - YouTuber揭露老高抄襲日本頻道,點進去看留言,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挺老高?繁...
三年前的心得:
因為便宜跟偷懶
(下收)
kellerlin
2 years ago
9
@Edit 2 years ago
[轉]這笑聲好嘲諷救命
富士花鳥園 on Twitter
原產澳大利亞東部,因為鳴叫聲像人類的笑聲,被命名為「笑翠鳥」
Dacelo novaeguineae
kellerlin
2 years ago
26
[轉]推特改名「X」(不是髒話)
馬斯克擬將推特藍鳥商標換成X 新Logo最快24日上線 | 科技 | 中央社 CNA
四月的時候被發現已經跑完公文了
@kellerlin - [轉] 日本推友的精采回應
看到X只會讓我想到叉燒包XDDDD(以前網頁圖片無法顯示會出現的icon)
kellerlin
2 years ago
11
@Edit 2 years ago
[黑]
台灣首度國民法官審判全紀錄:鄧如雯案30年後,新北殺夫案彰顯家暴法未竟盲點 - 報導者 The Repo...
報導中有一句「換言之,檢方認為在此之前被告是『有選擇』的,季姓婦人要為此罪行自行負上責任。」
可以理解原本的意思是
「她可以選擇不殺人,但她拒絕了其他選擇而選擇殺害先生,所以她要為選擇殺害先生負上責任」
但從受暴婦女的角度來看
「她可以選擇不殺人,但先生脅迫她必須拒絕其他選擇,最後她只剩下選擇殺害她先生」
檢方的說法很容易變成在懲罰「拒絕接受幫助的受害者」而不管受害者拒絕幫助是否『因某個原因(比方配偶威脅)』,這會是對複雜狀態的受害者(尤其是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的多重身分)苛責,彷彿「只要她(曾經/有可能)拒絕或無法接受社福的幫助就會附上責任而加倍懲罰」,
即使檢方不是這個意思仍然會有社會性的後果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