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
@luomizu
37Friends 55Fans
Karma100.34
人生online
⁡泡在閱讀與寫作中的人
喜歡手帳和攝影
永遠保持思考與對未知的好奇心
寫BL的地方
↟☨⚘⚚↟☨⚘
洛水
2 years ago 5 @Edit 3 months ago



05:20───────●━━08:18

 ↹  ◁  ‖  ▷  ↻

 𝑻𝒉𝒆 𝒔𝒑𝒊𝒓𝒊𝒕 𝒐𝒇 𝒎𝒊𝒏𝒆 𝒔𝒉𝒂𝒍𝒍 𝒓𝒆𝒔𝒊𝒅𝒆 𝒊𝒏 𝒆𝒗𝒆𝒓𝒚 𝒘𝒐𝒓𝒅,

 𝒇𝒐𝒓 𝒂 𝒍𝒊𝒇𝒆𝒕𝒊𝒎𝒆 𝒕𝒐 𝒄𝒐𝒎𝒆.
洛水
6 months ago 68 @Edit 6 months ago
𝗠𝗮𝘆
洛水
7 months ago 45
四月/
洛水
8 months ago 18 @Edit 8 months ago
第四屆野花閱讀計畫
計畫執行時間:2025年3-9月
洛水
8 months ago 8 @Edit 8 months ago

讀《宛如阿修羅》給我的女性主義啟悟 #讀嘛讀嘛
https://images.plurk.com/1MBgKjIRAbuUUjAGTHmLRz.jpg
最近透過是枝裕和翻拍引起熱議的NHK戲劇,我讀的是小說版,不過因為實際寫法很像劇本,大多透過對話、動作呈現人物心理描寫,有時候一些地方只要省略說話者是誰,就會因為大量的對話而讓人迷失其中,因此沒有特別推薦閱讀小說,或許直接看劇反而能更進入劇中人物的世界中。

其實這個作品大概也不太能歸類在女性主義,只是以女性為主體描寫,不過抱持女性主義思想的人,總歸是看什麼都會看到女權的。此外我認為只要是內心保有平權思想的人恐怕都會對於其中部分情節感到氣憤,閱讀過程中我甚至一度氣到有點想燒書。(下續)
洛水
8 months ago 7 @Edit 8 months ago
#讀嘛讀嘛
https://images.plurk.com/3PZfC9FDL5VG88E0eDRjOP.jpg
《臺灣之春:解嚴前的臺灣民主運動》

作為一名2000年後出生的民主新世代人類,一出生就呼吸著自由的空氣,或許會覺得戒嚴時期離我們相當遙遠。但其實細想《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解除時也不過1991年,距今才三十多年。尤其正當藍白亂砍預算、中國軍機軍艦繞台甚至切斷海底電纜、美國態度成謎等多事之秋之際,令人忍不住興起檢視歷史的念頭,而後悚然發覺那個時代一點也不遠,威權時代的遺毒還遍佈於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包括國民黨至今仍在國會中耀武揚威,意圖破壞得來不易的珍貴民主;林宅血案、陳文成命案的兇手仍然逍遙法外,真相無從大白;二二八只紀念受害者而從不追究加害者等。
洛水
8 months ago 9

ʀᴇᴀᴅɪɴɢ ʀᴇꜰʟᴇᴄᴛɪᴏɴ⚘𖡼ᐝ
洛水
8 months ago 8 @Edit 8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6GMfBckrjQKUb5ru7ddm7y.jpg Call Me By Your Name
這部電影大概是為許多人熟悉的 ,不過恐怕看了電影後還想拜讀原作的人相較起來並不那麼多,但我得說,相比起電影,小說絕對有它獨自的魅力所在。

電影是視覺藝術,因此多從畫面上呈現出夏日限定浪漫的曖昧卻短暫的一瞬,而小說中則可仰賴主角艾里歐的心描推進劇情。作者大量使用意識流筆法,堆疊出豐厚的感情層次與變化。

#讀嘛讀嘛
洛水
8 months ago 83

弥生/🅼🅰🆁🅲🅷
洛水
9 months ago 1 @Edit 9 months ago
感覺很少在噗浪發照片所以放一些街拍的東西
https://images.plurk.com/4FbaKh05VL7HlovXVF1ChA.jpg https://images.plurk.com/2IJcKsCClJ0E2IR33jWgR3.jpg https://images.plurk.com/17z3rhgGIkXSkmkM5qG9Ud.jpg https://images.plurk.com/6ms3d3RXhoUWqP4Kzflyec.jpg https://images.plurk.com/3wbApcK9hCNzr8ev7WDdlp.jpg https://images.plurk.com/2zcXQF191Bzrwdkf0f35iw.jpg https://images.plurk.com/6idD6YiwpAnNuo5GT43PzQ.jpg https://images.plurk.com/54rK9j5SXc3vw1MfigO50k.jpg
#攝影
洛水
9 months ago 7 @Edit 9 months ago
#不讀會死
《子彈是餘生》/寺尾哲也

https://images.plurk.com/9ty1mCm9jzTCTcVBJPMlz.jpg

  關於此書已有許多鞭辟入裡的書評,在此只略作主觀性的心得陳述。

  作者的筆觸很溫柔,雖然書寫的是悲劇性色彩強烈的故事,但卻不會讓人感到喘不過氣,主題也被限縮在一個特定範圍內,感覺像在一個精緻的博物館裡參觀玻璃櫥窗,以靠近但仍保持距離的方式接近天才的內心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