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turtlecarryrabbit
@turtlecarryrabbit
27
Friends
297
Fans
Karma
98.26
male
Taipei, Taiwan
turtlecarryrabbit
3 years ago
2
Cyberpunk: Edgerunners (2022)
turtlecarryrabbit
3 years ago
2
@Edit 3 years ago
《霧裡的笛聲》
親子命題、兒童電影前提,曾壯祥表現不差,就是大題小作而且有點說教。以山林為視覺背景、中遠景為主的構圖下,劇本眾生相觸及的背景同樣龐大,有受資本驅動卻被林場經驗變相綁著的勞工、童言童語(超煩人)小孩、失婚婦女、老管理人和生物學家,但電影的慢節奏是輔以未完善的形式主義,如剪輯常無視覺預兆接去人物主觀回憶,再只用兩三個短鏡頭把(真相常常也不夠戲劇性的)包袱抖開,沉不住氣卻又不求有效率的敘事,導致山林經驗的神祕性憋在畫面裡出不來居多,只能在小動物、花花草草上做點文章,與人物台詞中生命力浩渺噴薄的形容一比,整個弱下去......。這本子概念上能無礙視為吳念真日後的《悲情城市》、《多桑》、《無言的山丘》的原型之一,只是想法明顯都還在萌生階段。
turtlecarryrabbit
3 years ago
1
《竹劍少年》
重看的版本跟之前一樣是VHS轉檔,不知DCP看來如何,但這片畫面撇開轉檔後的色彩跟比例問題,還是頗勸退,很多打光覆蓋(尤其是動作戲)連戲失能,景別一跳就從亮變暗/從暗變亮,懷疑是由多個take的素材不成熟拼貼出來的(可剪輯是廖慶松???)。瑕疵不談,張毅的視覺品味本身就雜亂,許多戲都是「誰講話鏡頭就往哪擺」的呆板邏輯一條腸子通到底,拍攝素材的遴選也有問題,有時候太多不必要的過場跟動作細節(意味不明的燈塔透鏡旋轉特寫),有時候卻又省到很粗糙(眾人闖去買春一段,隨便拍隨便剪......),很難想像現代觀眾還能被吸進去。主要賣點還是小野的劇本,一個可能可以勉強形容成「台灣新電影的日本少年漫畫」的奇妙故事,兩個男主角上演相愛相殺之文弱父控對缺愛痞子,但整個故事的主旨不是父子傳承,而是如何在丟掉父親後成長。
turtlecarryrabbit
3 years ago
2
《悲情城市》(數位修復版)
第三次看。大銀幕重看更覺得好,也不大認同片子瑣碎與平淡一說。廖慶松這片剪輯始終是維持著危機/新生的視覺預兆先來但觀眾的意會因為侯孝賢的調度節奏而遲到,大銀幕無論視聽沉浸度皆被強化更有所感。像林文雄後半被上海幫打死的上一個場景,就是他在老家受不了二胡聲而把藝人樂器打壞,但來到文雄死亡的場合,上海幫就是廂房中又拉琴又唱歌,完全是禍福對調輪替的概念;但觀眾看到文雄打壞樂器當下幾乎不會意會到不吉利,而得等惡兆真正應驗才回溯理解到冥冥中自有強大天數推演一切,一切早在發生,但只有事過才能察覺。
turtlecarryrabbit
3 years ago
1
《唐朝綺麗男》(1985)
過去只看過爛畫質跟錯比例錄像,重看更感到邱剛健開車直接開到太陽系外(蘇匯宇比起來大概只是上月球.....)。從製作與出品班底雅俗交匹就有蹊蹺,竟然湊到學者電影蔡松林製作+攝影張照堂+廖慶松剪輯的組合,這班底幕後到底怎麼接上的?最佳配角是沈聖德的配樂與聲音設計,各種詭異的人聲、類人聲、動物聲、類動物聲常常是混著出現,雜遝無定,恰逢邱剛健讓演員跳痛與跳調徵引各式口音台詞典故,兩相助攻下,竟也在片末合流成一股強大的情感能量哀詠綺麗春色之盛放與消逝。蘇匯宇說這片還需要他拍片去補完不足的地方,我倒覺得保持它的原貌就好。
turtlecarryrabbit
3 years ago
1
2022結束前又走一個人。Kripke在台灣名聲有限,卻是英美哲學界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巨人之一。台灣不少人對英美哲學的認識大都停在邏輯實證主義衰亡,卻不知道傳統形上學後續在上個世紀中因為Kripke等人的貢獻復甦。
此人對modal logic的模型與語意論的貢獻也是最顯赫之一,可以說沒有他和David Lewis,《媽的多重宇宙》不會是用現在這個樣貌問世吧。
Saul Kripke Center on Facebook
turtlecarryrabbit
3 years ago
2
這個月突然接到大量稿案,只能閉關在家工作。這篇承諾要給放映的文章遲了幾天交,有些對不起編輯。
【TFAI X 史丹利.庫柏力克專題放映】重訪《大開眼戒》:對兩場宴會的雙重回溯理解 | 放映週報
turtlecarryrabbit
3 years ago
1
@Edit 3 years ago
EP 42 彼得吐了沒|台北電影節醉後大丈夫が(1)
https://sndn.link/...
這一集大家真的只是看完電影之後來喝酒發瘋(中間夾雜無數真言傾吐),原諒我們
turtlecarryrabbit
3 years ago
2
@Edit 3 years ago
《遊戲規則》
拉片重看次數與之有拼的就《大國民》、《去年在馬倫巴》、《險路勿近》以及《大開眼戒》這幾片,但大銀幕重看還是被結尾那一槍狠狠敲穿心房;你追我逃,試問若獵愛與狩獵間不只是隱喻(metaphor)關係而更是視覺佈局上的轉喻(metonymy),空間中跮踱的何只愛妒,更是一次又一次靈動滑溜的「抓交替」。
turtlecarryrabbit
3 years ago
2
《分手的決心》
視覺很high、一堆黑片references下藏著的就只是朴將男女關係的兩面性視覺化成Rubin's Vase Illusion。這是稱讚的意思。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