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dpool & Wolverine拍這麼差,真的會有福斯遺產就是留下一隻沒用(而且運氣很不好)的Wolverine的錯覺
稟告啊,我真的有在產文沒有偷懶🦊 (國影圖書館員:啊你又來了ㄛ,需要幫你續借嗎)
本月待產文章兩篇:
准演執照(文物歷史特訪與評述,給FA)
內戰、再見機器人
《我的愛》(1986,數位修復)
以前看就覺得畫面漂亮,這次在大影格看數位修復更加分,部分段落的配色跟物件的compositions說有到慾望或戀物審美(古董,類中式窗櫺構圖跟取景)的程度應該不過分吧,芭比娃娃屋那邊甚至冒出Ari Aster感。
但就算撇開張毅跟幾個主創那時候的婚外情八卦,楊惠姍作為銀幕謬斯也是被極盡濫用到歪斜劇本視野;最後十五分鐘的瑣碎漫長大約是從「一個歇斯底里的家庭主婦」跨到視聽torture porn的程度,偏偏這個婚外情故事的本體又太素,跟刻意的慢/美兩相錯落出無事生非的做作奢華。總之,是否得請張毅先去看一集新玫瑰曈鈴眼==
想用ChatGPT來debunk analytic traditions老實說我覺得還挺侮辱且不長進(雖然能理解這麼想的理由,而且,特定脈絡下用來檢查論證是個取徑)。用個正負夾雜的說法來解釋我的經驗:analytic traditions底下的哲學家把問題抽絲剝繭再瑣碎化(trivialized,從正面或負面來解這個用語都行)的方式遠比教科書展現的要多元很多。
翁煌德再發一次要人抵制北影的文我真的就要瘋了......亞梅時代的北影欠揍人人心裡有底,但現在這樣照三餐轉發不是欠封鎖嗎==
《再見機器人》
看完想起自己其實讀過Sara Varon的原始繪本,而且愈想愈覺得這明明是超級radical的改編企劃吧,沒有燒起來恐怕只能歸因於Varon的書沒有/不適合創造粉絲雷達?
比較改編前後,覺得最大差異是有沒有龐大且被賦名的物象aka.生活空間 aka.紐約鄉愁(NY nostalgia)作為外延介入。目前來說是一有(電影有)一無(繪本無),導致最後兩個成品就是互為彼此空洞的擬似物(這是在描繪作品關係,不是在批評)。
雖然有片看就該感恩,但這次金馬經典影展還是有幾區選片特別想抱怨(當成我心情不好也罷)
怕被說是在嘴砲,直接記錄一下我對孫松榮解釋《王船祭典》的方法不滿的理由:
孫松榮這次TIDF QA跟〈超紀實之眼:論張照堂1970年代的另類紀錄片〉都給了個論調,也就是能從燒王船這類民間宗教活動的「信徒出神忘我、乩童被神靈附身而變為他人的狀態」推演到「過度躁動、自由與解放的群體」,這也才能去證成整件事跟美麗島暴亂之間的聯繫。
坦白說,我覺得這個詮釋的前提完全是狗屎(我覺得《王船祭典》很好看,先澄清)。
《紀念陳達•王船祭典》
......我其實覺得都算好看,但孫松榮解釋王船祭典時用的點實在像是最invalid的共時性,尤其考慮到事情發生的時間順序,還有王船跟媽祖出巡這種事件一般的平民位置在哪這兩點。
看Xmen97以前,我以為重回90s Xmen是爛點子,然後當我補完目前漫畫中Krakoa era所有進度,我覺得欠動畫一個道歉,因為同樣炒90s冷飯,動畫有把Xmen讀者最愛的抓馬、混亂跟情感八卦update到不錯edgy的程度。漫畫明明Krakoa era初期走向算是近年一次不錯的重振,但同樣cue了傑諾沙大滅族(Genosha Massacre)的冷飯,漫畫讀者大概只剩「以後最好把變種人建國當成禁語」的糟糕印象,因為不可能有好事啊,而且那堆無意義的獵奇真的超級時光倒流,要復刻90s結果盡學一些壞的市場策略而不像動畫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