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名無乚
@DoTaMoonNight
245
Friends
171
Fans
Karma
105.06
male
Taichung, Taiwan
常用的ID是:F23ko
筆名:名無乚
快被生活榨乾了
2025/07/13
名無乚
5 months ago
11
17 reactions | foot ba... on Facebook
從某個角度來講,我上一份工作的競爭對手是AI沒錯。
名無乚
5 months ago
2
欸不是,超好笑那類 超- 字開頭是1980年代由電視節目之類的,從日本的節目傳到台灣的。
那是更老的用法吧?
名無乚
5 months ago
1
以色列伊朗衝突:特朗普稱美國已空襲伊朗核設施 - BBC News 中文
美國真的去炸伊朗了
名無乚
5 months ago
5
@Edit 5 months ago
十幾年前meta翻譯成「後設」比較多。
自從元宇宙出現後,原本翻成「後設」開頭的東西漸漸被翻譯成「元」開頭了,我看了好不習慣啊。AI很愛用元倫理學、元邏輯之類的詞。
名無乚
5 months ago
白雪大舞廳老闆證實不開了! 台中舞廳文化淪時代眼淚
這是過去的事物正式成為歷史的瞬間,是不是該去拍照紀錄一下歷史資料啊?
名無乚
5 months ago
14
我在想,寫小說時有沒有可能採取一種新策略,叫他「機器導向語言」好了。
改變語法、用詞習慣,避免語言的花式技巧以及語言特殊的梗,
然後把小說重點放在故事的趣味本身上
故事上避免文化門檻,或使用只有某文化才能懂的專屬的梗,而採用共同能懂的敘事方式。
因為容易被機器翻譯,因此易於翻譯成其他各國語言,這樣一來翻譯的成本會小很多。
即使現在的翻譯軟體那麼強,在翻譯時還是會導致作品失真,而失去文學價值。等於翻譯時的翻譯者是再進行一次創作。
那麼有沒有可能,在一開始創作時,就以即使被機器翻譯也不會失真為考量下去創作呢?
而是讓故事本身「即使文字帶有AI味」但故事的本質依然會讓人覺得有趣呢?
名無乚
5 months ago
2
[問卦] 伊朗今晚要給全世界一個「驚喜」 - 看板Gossiping
名無乚
5 months ago
4
https://pbs.twimg.com/media/GtKzOWlbMAAGlK7?format=jpg&name=large
這算是台灣的特色了吧
名無乚
5 months ago
4
因為我最近想寫的小說會涉及到不同時代的價值觀差異,所以我去查了一些16世紀歐洲的背景,大概是莎士比亞活躍的那個年代。結果我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我們現在看《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方式,跟當時的人根本不一樣。
現代人常常會把它當作是一部歌頌愛情、浪漫到極致的悲劇,就像兩個戀人被命運拆散一樣。但其實這種浪漫主義的解讀,是19世紀才開始流行起來的。在莎士比亞那個年代,觀眾的價值觀很不一樣。如果站在當時的角度來看,羅密歐跟茱麗葉這兩個角色的行為,可能會讓觀眾感到震驚,甚至覺得這兩個小孩太不懂事了。
名無乚
5 months ago
3
地震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