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tlecarryrabbit
@turtlecarryrabbit
27Friends 297Fans
Karma98.26
male Taipei, Taiwan
《白犬》(1982)
......內有惡犬,小心誤入?Fuller正值星戰(1977)潮後以70歲高齡拍完這片,動物兇猛不亞昔日,主流大寫理論會說是拿種族問題做文章的類型片,但片子迷影到不行也有夠強的詮釋開放感,比較像是故事物件通通概念化的一場遊戲,遙遙可對讀到新好萊塢拓荒期的《冷血》(1967)和《標靶》(1968,據說Fuller是編劇但拒絕掛名)。
《光陰的故事》
重看。拉片慢觀,心中最佳除《指望》(楊德昌)當屬《小龍頭》(陶德辰)。後段去垃圾場找東西的插入曲《滿天星星會說話》不必要,但片子整體形式高標極多,開頭與結尾的兩組鏡頭更是漂亮對稱:

開頭:唱機特寫,在Santo & Johnny "Sleep Walk" 配樂中溶接進鐵軌上向後倒退的tracking shot,藍聖文飾演的小孩從畫面右側佝身垂頭入鏡。夢遊、時間與成長的主題昭然若揭。
《X》
這一兩年美國一系列復古系類型片,應當暫時是以《X》和Top Gun 2為當中的領頭馬。

中間有段室內戲對話實在寫得相當出色,從製造成人電影,一路講到成人電影與錄影帶結合所帶動的私領域擴張,其中滿溢著身為老片控的Ti West,對自己傾心的時代有自覺且節制的反省/修正。不是不能想像這類納入拍攝現場作業的劇本一定會觸碰到影像反身,但放到美國70年代錄影帶市場進一步解放家庭娛樂的背景下,可以說是正面讓表層的物質性解放與底層還未被動搖到的倫理範疇來一場大對決(剛好符合Noel Carroll那本談paradox of horror film的書對恐怖電影範式的歸納)。
《靈語》
只剩演員沒放棄演完,而顯然其他現場人員與後製團隊(尤其是調光師)都放棄了......鄭仁碩的鬼臉造型,以及楊丞琳片尾跟丁寧那場戲,恐怕是連抓調色遮罩都搞不定(楊丞琳周遭佛光亂竄好好笑)。
然後這片竟然有巫建和WTF?
turtlecarryrabbit
3 years ago 3 @Edit 3 years ago
《羅愁綺怨》(Dodsworth, 1936)
懷疑收尾只靠一場戲讓女主惡人化並非是Wyler中意的版本,因為片子就算走到她與情人老母對質,仍然以憐憫目光平視這只本色十分易激起觀眾憤慨的掉毛老孔雀,類似於Henry James筆下的Daisy Miller-舊世界與新大陸間說不清講不明的人情與文化階級的隔閡。
turtlecarryrabbit
3 years ago 5 @Edit 3 years ago
看到童偉格那本《西北雨》出了二版,忍不住想針對當年一版說件事,就是駱以軍舊版的序應是錯讀了書中發生的事件,但不知為什麼多年來都沒人質疑過這件事。
駱以軍當時在序中提到一件事,就是書中那場「他」被關在軍中被弄到壞掉的事件,當事人是主角的祖父。但童偉格的行文中找不到什麼證據,證據反而都是指向那是主角的父親許豐年的經歷。
雖然童偉格行文常做人稱變換、也不用順時法交代故事,但若願意自己針對事件做個時間排序、畫個圖表推測一下,不難發現幾個故事事實(或者,至少是屬於敘事者記憶的「腦內事實」):
1.光武島=犬山=得了衰弱症或失憶症的主角日後跟著母親與祖母回去的那座島(從童偉格自己的說法、島被賦予的形象來看,這座島是虛構化的馬祖)。
turtlecarryrabbit
3 years ago 1 @Edit 3 years ago
《那天,我媽偷了老師的車》
金穗追到只剩十片時冒出這部。整體開低走高,大致樂見這類歪拍正著的「修正型」家族片(尤其相對深受鄭有傑一脈影響的《姐姐》一類),片中那個講話再三同語反覆、邏輯錯亂的老媽是這一兩年在台系通俗劇中看到最賤最真實的南部家族形象。

(中間在逼仄小房中那顆手持長鏡頭實在是......

(看完發現監製是李宜珊,那就不意外
turtlecarryrabbit
3 years ago 2 @Edit 3 years ago
應鐸邀請做了這次錄音。當初沒有想到會是這個形式,所以沒備稿就糊糊塗塗順著講完了。希望不至於影響到可聽性。EP 39 詩意寫實的妮|法國經典影展專題
字戀男與變焦女 當前也正在把從去年到現在還沒寫好的《美國女孩》趕出,中間剛好碰上《媽的多重宇宙》上映,有一些想法在這次PODCAST討論時就先丟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