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江ノ鳥Φ安娜
@Caeures
201
Friends
183
Fans
Karma
148.15
Taiwan
江ノ鳥Φ安娜
3 months ago
5
@Edit 3 months ago
前幾天跟作精神分析研究的朋友聊到「在象徵秩序的『歧視』關於道德」的事,他認為自我的象徵秩序會透過言行影響到集體的象徵秩序,因此人內心秩序雖然是自我關係,但因其會回流社會,不能免於倫理責難。不過我們討論後,他也想到,在私密空間的發洩,可能是為了更好面對團體生活,門內\門外的象徵秩序可說是此消彼長的兩套存有。然後他引述溫尼考特所謂:夠好的母親一定會恨她的嬰兒。確實一些典型精神秩序如此,被汲取的厭惡與養育的欣慰是一體兩面。
我相當欣賞這他謂之「花俏」的兩套存有論。讓我想到前陣在思索西塞羅的「善的自制與慾望轉化爲道德展演」、儒家的「致良知」、「慎獨」。這類「顯明承認」自己的道德態度有很大不同。
象徵秩序於道德而言是否要內外連通、還是要隔斷?而精神分析提供的「母親」與「門」的象徵,讓我對這題目感到新的可能因而很興奮。
江ノ鳥Φ安娜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我時而還會想起導師提點我的:「言行要為彼此留餘地。」隨著年次漸長,越加同意這真是蘊含著實踐智慧。
江ノ鳥Φ安娜
3 months ago
【Kingshot】這遊戲設計比以前好多了
盟主五天沒上線就可以繳鑽石取代它
避免有人卡著位置不做事拖累整體
江ノ鳥Φ安娜
3 months ago
3
@Edit 3 months ago
在羅伯特.哈里曼所著的《權力與風格》,在談及共和政治的演說與表演文化的章節,提到西塞羅時是這樣說:「善就是自制。就是控制身體,要做到這一點,不是透過壓抑或昇華,而是把慾望轉變爲對舉止的有效使用。這既是克服個人慾望的一種方式,也是表面承認一個人對他人負有責任的一種方式。」
這與中國的「至誠待物」、「致良知」等修養有異旨同趣之妙。俗語謂「天地良心」則似橫跨的總綱,既是自省之本,也是行動正當的源泉。即使外在法律或規範缺席,人依然要面對超越人間的審判——那就是自己的良心。如此自制修養對慾望的轉化,逐漸相由心生,表現在舉手投足的言語儀態上,貫通內外的無時無刻,所以說:「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因為政治表演,不只是給觀眾,也是在哄騙自身的權力慾望。那一個個人都是政治家看見自己的衣冠。儀態既是德性的外化,也是權力的內化。
江ノ鳥Φ安娜
3 months ago
Wordle 1517 6/6
⬜⬜🟩⬜⬜
⬜⬜⬜⬜⬜
⬜⬜🟩⬜⬜
⬜🟨🟩⬜⬜
⬜⬜🟩🟩🟩
🟩🟩🟩🟩🟩
江ノ鳥Φ安娜
3 months ago
3
@Edit 3 months ago
玩家們墜入了月精靈的黑暗面,慘遭羅絲女神蛛網觸手凌辱。
江ノ鳥Φ安娜
3 months ago
5
事實是否必須獨立於意識存在,取決於立場,大致可分為三種:實在論、建構論與折衷觀。
一、實在論認為事實脫離意識而存在,即使無人觀察也成立;實證史學據此主張過去事件獨立存在,歷史學家應盡力還原。二、建構論則認為事實不必獨立於意識,特別是在社會與歷史領域,許多事實須經符號、制度與共識建構而成,歷史事實是暫時的版本。三、折衷觀區分物理事件與其意義:物理事件獨立存在,但其原因與性質依賴詮釋;歷史事件的物理層面獨立存在,詮釋層面則屬社會建構。
江ノ鳥Φ安娜
3 months ago
2
靈魂純潔性跟業障對於念頭指導的思路,可以轉化為不超自然也非外部的:為未來的自己留餘地。因爲在排除外部風險與社群評價後,人仍然會記得與要面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來維持自我認知。因為人對自己的未來會成為怎樣的人,也沒有辦法預料,所以要為自己未來的記憶留餘地。其實這樣留餘地,反倒是一種建設可靠未來的企圖,也就是如此的話,道德最少仍然是對未來自我的承諾。
江ノ鳥Φ安娜
3 months ago
1
美國總統權力真大
川普簽署行政命,Visa、MasterCard不得干預Steam、itch.io等平台金流
江ノ鳥Φ安娜
3 months ago
2
@Edit 3 months ago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比而不周。
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豈有長且久乎?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