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tlecarryrabbit
@turtlecarryrabbit
27Friends 297Fans
Karma98.24
male Taipei, Taiwan
turtlecarryrabbit
4 months ago 2 @Edit 4 months ago
我真的要用這次漫畫譯者跟書迷的身分來靠杯這個:看到很多瘋子嗆說新的Sandman影集根本DEI,他們都還不知道老讀者會大嫌網飛從第一季開始就把這系列翻拍的那麼pretentious,連命運三女神的造型都變成America's Next Top Model、精靈族人人凱特布蘭琪臉──知道網飛睡魔最大的問題是啥嗎?對,不夠醜。
turtlecarryrabbit
4 months ago 14
看到了阮鳳儀說是「me too」的案例,但老實說,看完之後我更同意韋晢的意見。
這整件事更像一個莫名被偽裝(或弄錯)成性別問題的階級問題(你可以說它們有關 but not the same ),而且頗有以前啟蒙時代歐洲那群照理說頂尖的聰明人看到他國人袒胸露乳就要驚恐一陣筆墨討伐那味。
或許性別對調不見得能完全對應到阮鳳儀想拿來論證(我覺得完全失敗)的案例,但我永遠記得自己以前考研去麥當勞熬夜背書,結果剛好跟一個女遊民大半夜坐在空蕩蕩的用餐間的經歷──對方坐在我對面,然後隔了大概半小時,從背後的背包抽出一個塑膠盆,就這麼蹲在位子上對著盆子開始撒尿。
在場的有我跟店員,而我們看到時實際上也不能說或做什麼。但沒人會覺得除了生理感受的自然不適外,有誰真的想「威脅」誰。
turtlecarryrabbit
4 months ago 4 @Edit 4 months ago
真心難過。Sly and the Family Stone的There's a Riot Goin' On(1971)和Fresh(1973)是最常被我拿出來隨機loop的funk n soul專輯。當中的Family Affair和In Time等等都是極適合醒腦的東西。

ABC News on Facebook
turtlecarryrabbit
5 months ago 8
被劉森堯兩本新的影評集氣到頭上冒煙,於是去找了之前九歌出版鬧出事情的Repetition的電子書 (齊克果的《論重複》)讀了五十頁,跟我手邊1983年Princeton出的版本一比真的是災難等級的譯文。
turtlecarryrabbit
5 months ago 1
休息時讀劉森堯的兩本《暗影與流光之間》,真心覺得踩到近期最大讀書地雷。書裡寫王家衛、Kubrick和柏格曼的部分尤其差勁,基本上80%的內容都還遠不如BFI找人寫一篇長專文的程度。寫2001 A Space Odyssey那篇已經是搞笑等級了。老人如果對Science fiction沒興趣又何必硬寫?
turtlecarryrabbit
5 months ago 4
雖然線稿常常是一般讀者最在意的事情,但美國漫畫的分工制底下,其實每項工作各有專精,也值得各自的審美系統。上次略略聊過墨稿師和線稿師之間微妙的合作關係,這次我想提一下嵌字跟翻譯、編輯之間的一些事。

嵌字作為一門專業,在漫畫業的歷史非常久遠,而就我個人的觀察,嵌字其實是漫畫翻譯最麻煩卻最容易被忽視的環節。而且不只是翻譯,若編輯的人沒有辦法看出其中的門道,形式的細節也將流失在疏忽之中。

嵌字的用具跟技術發展其實值得一本書的篇幅(美國確實有出這方面的工具書),但這裡我想強調的是嵌字員的決定會怎麼影響審美。一個很接近的比喻是當今文書軟體的字形、全半形、文字間隔等的調整等等。但不只如此,例如,嵌字員還得跟編劇以及其他美術人員溝通哪些字該加粗,而就是這個小小的問題,很容易看出漫畫譯者跟編輯對於漫畫形式的敏銳度到哪裡。
turtlecarryrabbit
5 months ago 4
文字工每日一笨:
我今天才知道,原來多數人敲出全形標點是用快捷切換全半形(shift+空白)再按鍵盤就好。

我從小到大都只記了開輸入手寫板的快捷,所以都是全半形不換,要輸入標點時用快捷打開手寫板再按標點。

笨死了,而且習慣改不回來。
turtlecarryrabbit
5 months ago 1
哇 Alex Garland真的要跟A24拍法環。做夢也想不到他之前說要放棄導筒之後的發展是這樣。
turtlecarryrabbit
5 months ago 1
可以替金馬片單補上兩片我覺得明顯受到Screwball comedy影響的案例:

Alfred Hitchcock(希區考克)還在英國時拍的《國防大機密》(1935)和《祕密探員》(1936)。說這兩部片是特務版本的《一夜風流》完全不為過。

寬鬆一點來說,Screwball comedy引入性別戰爭的構想並選擇用喜劇呈現可說改寫了一整代類型電影導演的觀念,Hitchcock自然不是例外。
turtlecarryrabbit
6 months ago 3
一般人或多或少知道,美國漫畫在創作上更講究分工制。有些人可能還大略說得出傳統的分工順序包含:線稿(鉛筆稿),墨稿,上色,嵌字......等等。比較難談的是工序內部的細節,也是讀漫畫史料的時候相對容易忽悠過去的重點。

舉例而言,有時候談到線稿,可能常常會出現底下兩個字:layout跟breakdown。

就我所知,這兩個技術沒有約定俗成的譯法,但它們具體來說是指什麼?

layout若要翻譯,一個相對直觀的說法會是「畫格排版」。